
就在大家憧憬5G網絡所帶來的萬物互聯時代,能夠帶來“天地互聯”的6G網絡,其首份白皮書已經發布。難道,5G網絡尚未正式商用就已經“落后”了?
據了解,在經過7個月時間的激烈討論之后,《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白皮書如今正式亮相。借此,我們也得以提前窺知6G網絡的一些特性,包括性能提升、技術難關、運用場景等。
根據白皮書顯示,與從1G到5G的前幾次移動通信技術換代類似,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到100倍。與此同時,白皮書還給出了衡量6G技術的幾個關鍵指標:
1. 6G將采用太赫茲頻段通信,網絡容量大幅提升,峰值傳輸速度達到100Gbps-1Tbps(5G僅為10Gbps);
2. 室內定位精度10厘米,室外1米,是5G的10倍;
3. 通信時延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
4. 超高可靠性,中斷概率小于百萬分之一;
5. 超高密度,連接設備密度達到每立方米過百個。
在覆蓋范圍方面,6G無線網絡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將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絡的無縫連接,構建一個“天地互聯”使用場景。
另外,白皮書還展望了6G對于人類生活的巨大變革,到2030年,隨著6G技術的到來,許多當前仍是幻想的場景都將成為現實。
總的來說,具備更高網速的6G將進一步解決混合現實(XR)、遠程全息、自動駕駛的網絡問題,可以實現超高的分辨率、幀速等。
不過,與歷代新通信技術一樣,6G也存在許多需要攻克的難題。首先就是攻克尚不成熟的太赫茲通信技術。由于太赫茲波處于電子學向光子學過渡的領域,它集合了微波通信與光通信的優點,包括微波通信的更大傳輸帶寬、更快傳輸速度、更好的保密性與抗干擾截獲能力,同時其還擁有比光通信更好的抗環境干擾能力與更小的體積(設備可做成納米級別)。
由于這些特性,太赫茲波被業界公認為6G網絡的主頻段,目前美國已經開始了決定通過投票開放“太赫茲波”頻段。但是隨著波段頻率增加,天線體積將越來越小,頻率達到250GHz時,4平方厘米面積上足以安裝1000個天線,這對集成電子、新材料等技術是巨大的挑戰。
其次,5G網的萬物互聯已經奠定了人類個人信息上云的基礎。而在此基礎上發展的6G,通信網絡的安全則被提到了創紀錄的高度,其需要6G應具備緩解和抵御網絡攻擊并追查攻擊源頭的能力。

此外,6G時代海量的數據也對邊緣計算技術帶來了新的要求,目前邊緣計算還面臨數據訪問受限、設備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不足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白皮書的確認只是確定了6G發展的方向,參照以往的“商用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通信技術規律,6G距離我們還是十分遙遠的事情。
據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透露,(他們)早就在接觸6G了,因為華為6G和5G的技術在開發過程中是并行的。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則在采訪中表示:“6G在研發中,估計還需要10年時間。”所以,大家可以安心地放下對6G的盼頭,轉而思考一下準備入手哪一款5G手機、選擇哪一家運營商的5G商用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