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時候,我帶她在公共場合的規矩是“不影響他人、不破壞環境、不傷害自己”。現在女兒大了,自己管理自己,我們就一起變成了“他人”,也有空去觀察身邊的人了。但最近我發現,情況有點不對,不影響他人這一條,父母需要衡量。“他人”被影響的尺度,差異很大,且不易根據孩子年齡調節這個尺度。
火車、飛機上,小孩子會哭,你要睡覺;餐廳里孩子走動說笑,你要情侶幽會;游樂園孩子跑上跑下,磕碰難免,你要絕對的安全……那你就很容易受到影響,怒向膽邊生。
父母對孩子在公共場所進行適當約束,更重要的是身教,不用一味地要求孩子像個士兵那樣令行禁止;“他人”提出強烈異議了,家長禮貌解釋或道歉,帶孩子離開現場,不在帶孩子時逞一時之快,也不當別人面狠批自己孩子以搏面子;“他人”們,對孩子要有一定寬容度,別拿7歲的標準要求3歲的,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認真區別“熊孩子”,不要對孩子的活潑好動一棒子打死,也別把我們的孩子養成畏首畏尾,對外界和他人充滿不安。
總體來說,大環境還是要對孩子友好一些,不要“恨”孩子。
(摘自《中國青年報》李小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