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十一月蘿卜賽人參”。冬天吃蘿卜有什么講究嗎?
中醫認為,蘿卜味辛性微寒,有消食和中、清熱利尿、生津解渴的功效;冬天寒冷又干燥,人們喜歡吃各種補品或火鍋以御寒取暖,高熱量的肉類、海鮮攝入比夏天多,積聚在胃腸容易燥熱,更容易發生胃腸型感冒。這時,吃些蘿卜有助于消食化積、清解里熱,所以“冬吃蘿卜”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天,各地的氣候基本上都較為潮濕,白蘿卜、青蘿卜比較惹濕,盡量吃紅蘿卜,有助于化解熱毒,并且預防春季流感;做法上,無論煲湯還是炒丁都合適。
夏天天氣炎熱,可以適當吃些腌酸的蘿卜,以開胃健脾。但蘿卜生吃不僅較寒涼,而且容易惹濕,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量,將之作為餐前小吃而不能當主食。
秋漸凍,冬寒冷,再吃太多的生蘿卜會寒上加寒,因此秋冬吃蘿卜建議吃熟蘿卜,一來沒那么寒涼,二來蘿卜汁多有助于生津解渴,推薦吃熟蘿卜。
有一道非常簡單的食療,蘿卜燉橄欖可預防冬天感冒。食滯是常見的感冒誘因之一,青橄欖清熱利咽,蘿卜下氣消食化痰,兩者相配味甘可口,有很好的清熱去積功效,對咽喉腫痛、咳嗽上氣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也有助于去食滯、解酒毒。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