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15W TDP處理器飆35W,壓住酷睿U+MX250滿血功耗
代表產品:聯想小新Pro 13、榮耀MagicBook Pro、華為MateBook 13等
在輕薄本處理器進入四核八線程時代以后,配置上面的各種參數已經成了僅供參考的“紙面數據”,實際機型的性能表現如何,不僅和核心硬件有關,更和散熱規格、散熱策略息息相關。如果一款輕薄本的散熱規格足夠高,實際性能釋放可以遠遠超過低功耗處理器15W的標準TDP。也就是說,2019年的輕薄本,不少機型已經向“性能級”前進,輕薄性能本也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具體機型。

搭載第十代酷睿六核i7 10710U處理器的小新Pro 13,高規格散熱帶來了超強性能釋放

僅1.3kg重的華為MateBook 13,也是一款性能猛機
高性能輕薄本的最典型代表是聯想小新Pro 13,一款僅重1.29kg但把15W TDP的處理器油門踩到了35W(單處理器高負載下)的機型,注意這不是短時爆發,而是持續輸出功率。其搭載的第十代酷睿i7 10710U六核處理器實測Cinebench R15多核得分為1159cb——要知道,穩定45W運行的i7 9750H也就是這個得分,遠遠超過了第八代酷睿U系列處理器650cb左右的分數,甚至第九代酷睿H i5都被輕松碾壓。這不僅代表著輕薄本在性能上質的飆升,也意味著輕薄本可以做一些專業應用了,比如短視頻的剪輯、轉碼,簡單的三維建模和渲染。
高性能輕薄本還有榮耀MagicBook Pro和華為MateBook 13等機型,在處理器+獨顯的雙負載下,它們能夠輕松壓住15W+25W的滿血功耗,而MateBook 13等機型的重量也相當輕盈。
在部分輕薄本散熱規格加強,能成功HOLD住35W~40W功率后,又一種新的玩法誕生了:將用于游戲本的35W TDP AMD銳龍H處理器放入輕薄本中,于是,榮耀MagicBook Pro銳龍版誕生了,小新Pro 13銳龍版誕生了,它們搭載的不是15W的銳龍U處理器,而是35W TDP的銳龍5 3550H或銳龍7 3750H,是真真切切35W TDP的處理器。
這種銳龍H處理器輕薄本雖然游戲性能不及酷睿U+MX250的組合,處理器性能不及“超頻”到35W的六核酷睿U,但碾壓15W的酷睿U/銳龍U毫無問題,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便宜!其中MagicBook Pro的售價僅3999元,小新Pro 13的售價僅4499元(促銷價格),這也使得市場中刮起了一股“高能低價”風,兩款產品的銷量僅在京東上就有近5萬臺之多!

16.1英寸/1.7kg的榮耀MagicBook Pro,大屏輕薄性能本
回顧之前不少輕薄本僅能HOLD住最多15W熱量,如今的輕薄本在性能上有了劃時代的進步, “輕薄本不談性能”,已徹底成為了歷史。
關鍵詞:超大電池、續航屢創新高
代表產品:華碩a豆14、Latitude 7400二合一、機械革命S1 Plus等
長續航,從來都是輕薄本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即便高性能化,但我們對長續航的追求依然不變!實際上,性能驚人的小新Pro 13也有長達18小時的720P本地視頻播放續航。但,在2019年,這一成績并不令人驚奇,長續航紀錄正在不斷被打破,不斷在創造!

新一代處理器機型在關屏閑置狀態下最低整機功耗僅為0.38W,驚人的低
輕薄本能夠不斷創造續航奇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處理器的功耗不斷降低——不是最大功耗,而是應用功耗和閑置功耗。一臺筆記本實際使用時,很多時候其實是處于“零任務閑置狀態”的,比如你在瀏覽網頁內容翻頁之前,瀏覽Word文檔或Excel表格翻頁之前,抑或是你短暫離開電腦時,電腦實質處于閑置狀態,因此,把這個狀態的功耗降到足夠低對續航的提升非常重要。進入14nm制程后,英特爾不斷改進酷睿U處理器的設計,使得應用功耗和閑置功耗不斷走低。而最新發布的第十代酷睿(含10nm制程新品),更是將應用功耗和閑置功耗拉到了新低。一臺13英寸輕薄本,在播放720P視頻時,整機功耗往往只有4W~5W,而關屏斷網的閑置功耗最低只有0.4W左右——這為輕薄本的超長續航打下了堅實基礎。

adolbook14不僅內置了72Wh超大電池,并且配色時尚
“超大容量電池”是給輕薄本帶來超長續航的另一功臣。為了便于大家了解,先詳細說說輕薄本電池和續航的整體關系:之前主流輕薄本的電池容量在42~52Wh,支撐10小時的本地視頻播放很輕松;配置高一點的電池容量在53~60Wh,這也是近兩年中高端輕薄本的一大看點,續航可以達到15個小時左右。而今年,部分主流價位輕薄本的電池容量已達到驚人的72Wh、78Wh甚至是91Wh……
主流價位中的超大電池容量典型機型有兩款值得詳細說說,其中一款是華碩的adolbook 14,也就是a豆14的十代酷睿夢境粉版,搭載了72Wh超大容量電池,并且這是在整機重量為1.32kg的情況下實現的,以屏幕中低亮度播放本地1080P視頻,耳機輸出,續航時間可以達到20小時以上,不帶適配器也能輕松滿足外出一天的使用需求。另值得一提的是adolbook14的漸變粉金屬機身,打破了筆記本單一色調的審美頹勢,也更貼近年輕用戶追求時尚的審美需求,而且價格還很便宜,促銷價4800元左右就能拿下。
另一款機型機械革命S1 Plus也頗有代表性,它是一款15.6英寸的大屏輕薄本,同樣為金屬機身,由于采用了質量更輕的鎂合金,所以重量僅1.42kg,電池容量則達到了驚人的91Wh。
當然,15.6英寸屏本身是耗電大戶,但即便如此,該機的本地視頻播放續航依然有17小時+(揚聲器外放模式)——作為一款價格在5000元左右,還搭載了高色域屏和MX250的輕薄獨顯本,無論從各方面來說這都令人驚嘆。
如果拋開價格限制,還有更多亮眼產品,比如Latitude 7400二合一,帶有78Wh電池,本地720P視頻播放可達到23小時+,再加上之前的XPS 13 9360(60Wh)、LG gram系列(72Wh電池)、三星900系列(75Wh),如今的超長續航輕薄機型已不再是“稀有”,而是觸手可及的存在!

關鍵詞:超輕、雙屏
代表產品:戴爾靈越7391、宏碁蜂鳥系列、華碩Deluxe 14s、華碩靈耀X2 Pro
輕薄本,“輕”是大前提,也是重要賣點之一,2019年,在“輕”上大做文章的機型不少!而另一方面,業界對產品的創新也一刻未停。隨著英特爾雅典娜長期計劃的推出,關于輕薄本外形和功能的探索創新也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市場中誕生了不少酷炫的全新功能產品。
今年8月,戴爾推出了搭載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全新靈越7391,機身重量僅為0.955kg,售價僅5999元起!這是國際一線品牌的主流價位機型首度進入1kg以內。

整機重量不到1kg的超輕本戴爾靈越7391,搭載的是第十代酷睿U系列處理器
在超輕薄機型方面,宏碁蜂鳥系列表現同樣亮眼,尤其是極致超輕機型蜂鳥7,作為一款14英寸機型,其整機重量僅有890g——是的,大家沒有看錯,蜂鳥7重量900g不到!而在主流價位上, 15.6英寸版本的的蜂鳥5機身重量也僅為990g,對喜歡“大屏+輕薄”的人士來說很有吸引力,該機的屏幕不僅是高色域屏,還支持觸控。另外蜂鳥5還有14英寸版本,搭載了英特爾最新的第十代酷睿10nm Ice Lake處理器i5 1035G1,重量同樣為990g,蜂鳥5兩款機型尺寸不同,但重量一致的原因是因為14英寸版本還搭載了MX250獨顯。

宏碁蜂鳥系列,14英寸蜂鳥7重量890g,15.6英寸蜂鳥5重量990g
是什么導致了超輕本如此低的整機重量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機身材質非常輕,不管是靈越7000系列的機型,還是宏碁蜂鳥系列,都采用了鎂合金作為機身外殼,而鎂合金的特點是密度小、質量輕、強度大;另一個原因是得益于筆記本制造工藝的進步,筆記本邊框越來越窄,“超窄邊框”設計也在追求極致效果,多款超輕本屏占比達到了90%左右,能在保持屏幕尺寸的前提下,縮小機身“三圍”。

將觸控板變為ScreenPad 2.0觸控屏的華碩靈耀Deluxe 14s
個性輕薄本不僅僅是機身超輕,各種創新性的設計也各顯神通。在這點上,華碩高端輕薄本的“雙屏”設計值得一看,而且是兩種不同形態的雙屏:將觸控板變為屏幕的ScreenPad 2.0和將鍵盤面變為屏幕的ScreenPad Plus,后者更具創新性。
華碩在靈耀Deluxe 14s上搭載了ScreenPad 2.0,將觸控板變為了第二塊屏幕,靈耀Deluxe 14s的觸控屏能提供酷炫的操作方式和功能。ScreenPad 2.0為5.65英寸觸摸屏,分辨率為2K(2160×1080)。ScreenPad 2.0上手簡單,支持多種交互應用場景,典型應用就是快捷鍵操作,支持包括Microsoft 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軟件,另外還提供APP式的應用界面,比如調用播放器、計算器、數字小鍵盤等。當然,如果你要進行手寫操作,或者想使用傳統的觸控板功能,都沒有問題。

雙屏機型華碩靈耀X2 Pro,性能強,設計感十足
今年7月初,華碩推出了創意設計PC靈耀X2 Pro(從機身參數看,該機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輕薄本,但設計極具創新性,另外華碩后期將會推出14英寸/1.8kg版本,這里可作參考),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雙大屏交互,搭載了ScreenPad Plus——一塊位于筆記本C面、置于鍵盤前方的“副屏”,它的分辨率達到了3840×1100,大小為14英寸,支持觸控操作,能實現同時執行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無縫交互,拓展了專業軟件的應用交互模式,并且支持手寫功能,能夠滿足繪畫需求。該機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9 9980HK處理器和RTX2060顯卡,不管是視頻剪輯、渲染調色還是3D建模,都能勝任。華碩靈耀X2 Pro作為一款專為內容創作者、創意設計人士打造的筆記本,不僅有強大的硬件配置,并且在人機交互方面極具創意地采用了雙屏互動,為未來筆記本的發展也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縱觀今年的輕薄本產品陣營,大家會發現這些機型都走上了各自的特色道路,有散熱規格高性能釋放強的“猛機”,有內置大容量電池的超長續航本,有整機僅重1kg左右的極致便攜本,也有外觀頗有看點的時尚潮流本,有在人機交互方面極具創意的“雙屏”本,當然,還有在性價比上做得不錯的入門輕薄本。這些機型特點鮮明,打破了傳統輕薄本給消費者留下的千篇一律的印象,可以精準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這的確是值得興奮的事,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說,今后的輕薄本將逐漸向特定人群定制化靠攏。而屆時買輕薄本,明確自身需求之后,再找準契合機型,用戶也會得到非常好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