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刷新率,更高的分辨率,不同的顯示比例,這些都是曲面顯示器的賣點。其實在顯示器市場上,吸引消費者的新看點并不少見,但其中最受歡迎的,市場接受度最高的還是曲面屏。尤其是當技術成熟,曲面顯示器的價格逐漸與同尺寸、性能相差不大的平面顯示器看齊時,曲面顯示器正攪動“視界”,成為市場的主流。
可以說,在電競和娛樂市場,曲面顯示器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主流。在京東上,銷量最大的十款電競顯示器中,有六款是曲面顯示器,而三星C27F390FHC更是高居銷量榜首位。
當然,在相對保守且經常需要多人觀看屏幕的辦公和專業領域,曲面顯示器還是少數派。總體而言,曲面顯示器已經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對于顯示器市場的滲透力很強,也確定了其市場地位。

京東上銷量最大的十款電競顯示器中有六款是曲面顯示器
其實,曲面顯示器不僅攪動了“視界”,更給顯示器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例如老牌的電視廠家創維,在進入顯示器市場后,除了少數低價顯示器外,主推的產品都是曲面顯示器,從而讓它在短短時間內將銷量做到了市場前十。而新興的一些品牌,如游戲悍將、泰坦軍團等,也正是在顯示器曲面化的過程中迅速上位,從而在電競顯示器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曲面顯示器市場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品牌的命運。
可以說,曲面顯示器的成功,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其親民的價格,尤其是在曲面屏技術成熟后,曲面顯示器的價格與同性能的平面顯示器已是相差無幾,如位列顯示器銷售榜首的三星C27F390FHC,27英寸屏,價格為999元,就相當誘人。
但低價無止境,曲面顯示器的火熱,讓市場上出現了“假曲面”這樣的毒瘤,其做假的方式,就是依靠加熱常規平面顯示器,并將它用物理方式拗彎,從而形成非原生的假冒曲面顯示器。

而這種假曲面顯示器由于液晶分子與濾光片在彎曲的過程中出現錯位,在顯示時不僅漏光嚴重,在屏幕兩邊還容易出現色彩異常、偏色、圖像邊緣不銳利等問題。這樣的曲面顯示器自然會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觀感,從而進一步影響真正的曲面顯示器的銷售。
其實,假曲面屏的危害和識別方法,小獅子的同事鈦師傅在前幾期已經和大家說過,小獅子只是要提醒大家,300多元別說買曲面顯示器,甚至24英寸的平面顯示器也買不到。市面上那些超低價的曲面顯示器,不僅是假冒的,而且使用的往往是二手面板。

大牌其實也有售價親民的產品
當市面魚龍混雜,而你的判別能力又有限時,請選擇品牌產品,如三星、AOC、飛利浦、華碩等牌子,這是最好的避險方式,畢竟盛名之下斷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惡劣行徑。
曲面顯示器并非萬能,如果資金允許,購買幾臺曲面顯示器來組建環繞視覺系統也是一種特別的娛樂體驗。但對于有嚴肅應用需求的用戶來說(比如需要精準顯示的電競和圖形設計應用),曲面顯示器的特性就已經決定了它并非合適的選擇。另外,如果你的資金有限,把更多的預算投在曲面設計上也并不是一個好主意,此時還不如放棄曲面,轉向面板更高級或尺寸更大、功能更好的平面顯示器,這樣實用價值還更高一些。
漏光更難控制:我們知道,對于液晶顯示器來說,如果漏光控制不好,黑畫面表現就會大打折扣,靜態對比度、亮度均勻度等關鍵指標也很受影響。而目前有關液晶顯示器背光單元的各種光學組件都是針對平面結構設計和優化的,為了達到曲面效果,廠家需要把這些元件強行“掰彎”,漏光自然更加難以控制。事實上,市場中的曲面顯示器漏光的情況如何,大家去賣場一看便知,筆者用不著多說。
當然,采用專門為曲面顯示設計和優化的光學元件,的確能避免或者改善這樣的問題,但這么做的成本和市場風險都超出了上下游廠商的承受能力,所以這樣的元件什么時候能出現、是否會出現,都是未知數。
亮度、色彩、清晰度受影響:除了光學元件被“掰彎”導致的漏光外,液晶面板本身被“掰彎”也會影響畫質。彎曲后的玻璃物理及光學特性發生改變,一方面使得屏幕本身變脆弱,另一方面讓貼附在玻璃上的TFT薄膜晶體管在應力作用下發生位移,并且應力越大的區域位移越明顯,這樣就會出現邊緣發虛等現象。同時,灌注在玻璃基板中的液晶分子也會由于應力作用產生形變和排列不均,導致屏幕亮度、色彩、清晰度受到影響。

曲面帶來的畫面畸變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不適合精準的設計工作
另外,強制把屏幕彎曲之后,面板的光學與電氣特性也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屏幕上不同區域的動態響應速度甚至有可能會不一致。對于要求苛刻的電競玩家或游戲發燒友來說,這種影響恐怕是不能接受的。
畫面幾何失真,不能用來做設計:先不要談圖形設計,就算是在曲面顯示器上調節一張有畸變的照片,也足夠讓你崩潰了。你會發現,不管你怎么調,它都沒法所見即所得。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你盯著的顯示器是曲面的,本身就有形變,那如何能調得準。對于要求更加精確的專業CAD設計來說,這樣的視覺誤差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做設計,絕對不能用曲面顯示器,這不是喜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