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盧超群 丁海燕
“靶向培訓”助力教師思維轉變
10月18日,記者從縣城驅車趕往童市鎮小學,參加平江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在示范公開課上,該校青年教師池潔文和送教老師劉玲對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進行了精彩演繹。
在觀摩完劉玲的示范課后,池潔文告訴記者,相比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劉玲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們自主提煉課文思想,對相關知識點的思維發散方式讓她很受啟發。
與池潔文感觸不同的是,童市鎮小學校長劉少鋒更多的是欣慰,她告訴記者,為了改善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學校對校內語文教師進行問卷式調查,并向學區、縣里遞交了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培訓要求,縣里立刻組織教研團隊進行考察調研,為童市鎮小學量身定做了這次送教下鄉活動,完成了一次精確的“靶向培訓”。
“鄉村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很大。”談及這幾年的送教感觸,劉玲告訴記者,改變最大的是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過渡,“以往鄉村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一板一眼,課堂上缺乏活力,但如今在他們自主設計的課堂教學體系中可以清晰地看見整個思維轉換的過程。”
“梯度平臺”助力教師層次發展
在組建教師培訓團隊的基礎上,平江縣以縣級為綱領、學區為統領、學校為主體,構建了適應平江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三級系統,走“層次化構建教師培訓體系”的路子。這三級系統各有分工,根據各自不同的維度分別構建了相應的教師培訓方案。
新城學校資深科學教師彭新成向記者展示了《平江縣工作坊坊主與成員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協議書》(簡稱《協議書》),他告訴記者,縣里成立了縣級、學區級、校級的三級教師工作坊,平臺的差異刺激著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學員參加工作坊既有壓力也有鼓勵,每個學期坊主都要向坊內學員提出要求,督促他們學習進步;為了規范獎勵措施,工作坊更是制定了條理明晰的規章制度,在完成相對應的任務和要求后,即可完成學員、成員、教員的轉變,教學水平在轉變的過程中也得到穩步提高。
分級管理是培訓走向成熟的標志。兩年前,新城學校科學教師工作坊的尹鋼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新進教師,在與彭新成簽訂了《協議書》后,彭新成為其量身定制了契合自身發展的專業規劃,從備課到教學給出充足意見。“僅僅備課這一方面,就設計了三級打磨,即初建、重建、再建,力求在每一個細節提高他的教學水平。”彭新成說。
“隨著平江縣教師培訓平臺的層次化建設,‘手拉手’式的研訓一體化不僅帶著教師進步,也構建了一條寬敞明亮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通道。”平江縣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李勇告訴記者,在平江,像尹鋼一樣通過教師工作坊提升教學能力的老師正逐年增加。
“長短規劃”打造平江師訓模式
2018年數據統計顯示,平江縣在職中小學教師有8687人。如何提升教師隊伍質量,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平江縣出臺了《平江縣名師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
縣級對教師培訓有長期規劃,而學區和學校的名師則是長期規劃的具體實施者。平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徐彬告訴記者,自縣級規劃落實下去之后,學區和學校都開展了對本級教師隊伍三到五年的短期規劃。“對每所學校都有一個初步主題,通過建設教師工作坊、送教下鄉、學科構建和課程設計等一系列方式,落實對教師隊伍的短期規劃,接軌縣級下發的長期規劃。”
而為確保教師培訓這艘大船平穩航行,平江采取專項列支、專項審核、專人審批確保學校公用經費的8%足額用于教師培訓,5年來累計投入3000萬元,用于夯實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培訓基地功能。目前,基于縣級、學區、校級的三級教師培訓系統,已經覆蓋平江縣的教師培訓網絡。同時,“全國首個公益援教項目——春暉學院”已成為平江教師培訓的亮麗名片。
深化教師培訓,發展優質教育,平江縣做的遠不止如此。“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形成一個完整的縣域教師培訓可持續發展模式,提供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平江師訓經驗’。”李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