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是骨科療法中的一種,頸椎、腰椎以及四肢都可以通過牽引治療相關疾病。作為一種“保守治療”,牽引療法被寄予厚望,更有很多理療館有牽引理療的項目。那么,牽引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牽引是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通過手法、器械或電動裝置產生的外力,作用于人體脊柱或四肢關節,使組織發生一定的分離、 關節周圍軟組織得到適當拉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骨科牽引術可分為皮牽引術與骨牽引術,其中前者可以治療腰椎、頸椎間盤突出癥等。目前,臨床針對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皮膚牽引技術有頸椎牽引和腰椎牽引。腰椎牽引主要可以使突出間盤回納,減少對神經結構的壓力,減輕神經水腫,松弛腰背部肌肉。頸椎牽引是頸椎病癥狀的主要緩解手段,主要能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癥狀、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骨牽引一般適用于頸椎、下肢嚴重骨折, 可以早期制動,達到鎮痛等作用。
一般來說, 是否能做牽引需要由骨科醫生來判定。有關牽引治療,人們仍有很多誤區。有的認為牽引的重量越重,效果越好。其實不然,不適當的重量及牽引時間容易導致頸椎的再一次損傷。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需根據患者體重決定。如果是皮膚牽引,牽引重量約是體重的2%至5%;如果是骨牽引,牽引重約在體重的10%以上。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并無其他不適。
最后,牽引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牽引治療是以10至20天為一療程,見效時間較慢, 因此患者不能因為短時間無效就主動放棄,而要耐心堅持下去,才能獲得癥狀緩解。如果牽引超過2至3個療程仍不見效果,患者需要和醫生商量是否中止牽引而選擇其他治療方案。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