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蒲江縣電商孵化園不到25歲的楊添財和29歲的吳云,3個月居然賣出4000萬元農產品。這在當地絕對是個驚人的數字。
? 誰曾想到,因為身體殘疾,很長一段時間里,楊添財和吳云都將自己放逐在痛苦與絕望之中。因為互聯網,他們的命運轉變了。通過網絡,他們聊天說話互相寬慰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通過網絡,他們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最終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6歲那年,楊添財患了肌肉萎縮,漸漸不能走路。遭到歧視的他受不了,初二就輟學了。父親給他買了臺新電腦。靠著電腦,楊添財度過了幾年自閉時光。
? 吳云初看上去和身體健全的人沒兩樣,但因為年幼時感冒用藥出了問題,一只耳朵喪失了全部聽力,另一只必須隨時帶著助聽器。“我也經過一段自閉期,因為別人說話我總聽不見,后來就越來越不愿跟人交流,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不過,他還是考上了大專,學設計。因為聽力障礙,吳云找工作不順,2012年開始在電商行業做供應鏈謀生。直到2015年,時年21歲的楊添財和25歲的吳云,人生軌道才發生交集。
? 楊添財的父親和吳云的父親,都在蒲江縣做了二三十年的水果代辦。2015年6月,兩位父親介紹他們在網上認識。
在吳云的引導下,楊添財開始嘗試做電商,賣本地的獼猴桃等農產品。做了多年代辦的父親,負責給他采購供貨,媽媽就幫手打包發貨。2015年底,水果網絡銷售額達到了100萬元,楊添財注冊成立了公司。2016年,賣到了300萬元。
? “最累的一次,我兩三天幾乎沒睡覺,一個多月下來瘦了13斤。”然而楊添財樂在其中,7年黑暗中彷徨,仿佛一朝見到了光亮,人生亮堂了。
? 與此同時,吳云的供應鏈模式也不斷在發展,2017年做到了400多萬元的銷售額。但吳云很苦惱:“訂單經常不穩定,有時備好貨,別人卻突然改口說不要了,非常被動。”他很想自己直接開店,“這樣就能直接掌握訂單。”
? 面對共同訴求,他倆一拍即合,2018年初決定把兩人的公司合并,入駐蒲江電商孵化園。楊添財和吳云有個強烈的共識:“賣出的每一枚水果,不光是為了掙錢,而是在證明著我們的價值。”
? 2018年6月前后,兩人去成都系統學習了3個月電商運營,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我們都是殘疾人,由于我行動不便,出行都是吳云照顧我,吳云聽力不好,與別人交談都是由我傳達給他,可以說‘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楊添財這樣介紹自己與吳云的關系。這種比親兄弟還緊密的狀態,激發出他們的靈感:不如,創建“一起走吧”殘疾人品牌,帶動更多殘疾人創業就業!
? 這次,他們把精力集中在了新電商拼多多平臺上。8月開店,10月才開始真正運營,但爆發力驚人,到2018年12月底,在拼多多的銷售額即超過3500萬元,線上線下總體銷售額則突破4000萬元。
(摘自《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