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然

隨著社會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失能、慢病、空巢老人的護理需求也日益增長。去醫院做一次PICC護理或進行皮下注射對許多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除了自己受罪,也給子女增加了麻煩。從醫院到家,“互聯網+護理服務”縮短了距離,降低了成本,減少了痛苦,帶來的是便利、互惠、舒適。同時,“網約護士”的出現有利于釋放多層次護理人才工作之余的能力。
截至今年3月,寧波市已有鄞州、江北、海曙、鎮海、北侖、奉化、慈溪等7個區縣(市)開展此項工作,入駐平臺護士共2013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2151人次。“互聯網+護理服務”一步又一步踏實地走出了“寧波路徑”。
衛健委
創新平臺建設 做患者的前瞻人
“寧波從2016年4月開始在國內率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這項工作。主要是通過寧波云醫院平臺整合區域內護士資源,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護理服務,讓寧波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護理服務。同時,我們制定出全國首個‘互聯網+護理服務’地方標準《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規范》,填補了國內空白。”寧波市衛健委信息化處處長孫向東介紹道,如何用更加優質便捷的護理服務提升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是該工作開展的重點。
因此,依托“云醫院”搭建的“熙心養護”微信小程序(“護+”)不僅界面簡潔,操作方便,而且采用系統自主接單和人工運營調度相結合的方式,服務體驗性強。有需要的病患可以自行或委托家屬通過“熙心養護”微信小程序了解“護+”上的家庭護理服務內容、流程、醫療風險等事項,選擇服務項目并支付費用。之后護士會通過“護+”接單,入戶前致電患者進一步確認需求,并規范開展居家護理服務,全程記錄護理實施情況,規范處置醫療廢棄物。完成服務后,患者能夠對服務過程打分評價。目前,“護+”緊貼市場需求,共確定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PICC護理、造口護理、更換導尿管、壓瘡護理、鼻胃管護理等7項居家護理項目。
2018年12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專程調研了寧波“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情況,為國家《“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浙江省作為“互聯網+護理服務”6個試點地區之一。2月19日下午,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與寧波云醫院簽約合作,成為浙江省首家推行“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實體醫院。簽約后,寧大附院將對項目的推進給予護理技能培訓、護理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支持,寧波“互聯網+護理服務”將迎來2.0版本。

護士
靈活運用空閑 做患者的貼心人
3月28日晚上5點30分,彭小玲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不會開車的她拜托丈夫驅車25公里送她前往小港街道橋頭村——“護+”接單的目的地。6點30分,她帶著一次性使用導尿包和護士服,在細密的雨絲中走過村里的小弄堂,敲響了病患家的門。7點,“阿姨,您放松啊,一會兒就好。” 彭小玲干凈利落地幫病患更換好了導尿管。7點20分,病患家屬在彭小玲的手機頁面上簽名確認后,她拎上收拾好的醫療廢棄物離開了病患家。
今年30歲的彭小玲從業11年,是一位資深的主管護士,而作為一名“網約護士”,她還是網齡4個月的新手。“到現在,利用休息時間,我差不多完成了近30單護理服務。” 彭小玲告訴記者,短短4個月里,她上門護理時遇到的感動和尊重格外多。

她回憶起和一位患者相處的經歷時感慨不已。“那位阿姨是股骨頭壞死,在床上不能動,稍微動一下就很痛。我每次去,她都很熱情,招呼我多坐一會兒,喝點水,當是自己家。給她更換鼻胃管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心疼,我盡量放輕動作加快速度,減少她的痛苦。”這位病患的住處離她工作的寧波北侖開發區醫院有20多公里,而她仍然選擇堅持,去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
在她看來,“現在有上門護理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或是病人特別多。平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讓大家不用為換一個鼻胃管就跑一趟醫院。以前有個患者半夜胃管掉了,找不到人換,沒有辦法只能打120。大冬天等120過去拉到醫院,換完又送回去,結果老爺子折騰感冒,又受了好些罪”。此外,家里人特別是丈夫對她非常支持,她說:“我老公說他就是我的助理,我去遠的地方幫病人護理,他就開車送我去。”多幫助病人,多做點好事是夫妻倆的默契。許許多多的“彭小玲”通過“護+”為患者默默服務著。
云醫院
規范服務管理 做患者的把關人
為了盡可能杜絕“網約護士”的安全隱患,寧波云醫院逐漸完善了相關保險措施。“護理項目的選擇標準是低風險且可在家庭環境開展。”寧波云醫院執行院長杜麗君表示,為確保醫療安全,注冊護士均購買了醫療責任險,并要求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通過寧波市護理學會組織的業務培訓與考核才能取得上門護理服務資質。同時,為確保上門護理護士的人身安全,除了給她們購買人身安全保險,服務申請人員需通過公安系統實名認證,并通過O2O服務平臺在技術上進行服務位置標記,實現定位鎖定。
讓網約醫療項目早日進入醫保是杜麗君努力的目標。她坦言,目前預約上門護理服務的人群中,絕大部分都需要長期治療護理,經濟負擔普遍很重。這些患者前期為了看病已經承擔了大額醫療費,50元到80元一次的上門費對于一般的家庭來說經濟負擔非常大。“能用醫保對于上門護理服務工作的推廣普及具有重大意義。”
對寧波來說,“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何在保持優勢的同時走得更加穩健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此,孫向東表示:“今年我們會持續加力。一方面開展綜合性醫院出院患者互聯網護理服務,優化出院患者院后管理、康復指導與延續護理服務;另一方面開展基層醫療機構家庭病床患者互聯網護理服務,為他們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健康教育、安寧療護等方面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