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但鮮為人知的是,半個多月后的11月15日,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席聯合國大會時,許多國家代表的發言都臨時“跑了題”,美國人也突然“變了調”。聯合國大會變成中國“歡迎會”。
“你們早該來了”
聯合國大會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二開幕,通常在12月結束。如果立即組團去參加聯合國大會,可能就剩下一個多月會期了。當時在外交部工作的施燕華說,在外交部向毛澤東主席請示后,毛主席親自拍板:立即組團出發!
施燕華回憶,當時毛主席說:“那么多國家歡迎我們,再不派代表團,就沒道理了。”接著他手一揮,說:“要去。為什么不去?馬上就組團去。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不去就脫離群眾了。不但要去,而且要快去。”
經過近30個小時的飛行,中國代表團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一下飛機,迎接他們的就是400多名美國記者的“長槍短炮”。“后面兩個星期,記者就成了代表團的‘編外人員’了,哪里有中國代表團,哪里就有他們!”施燕華說,中美隔絕20多年,美國人看中國人就像看“外星人”一樣。在代表團住宿的羅斯福旅館,記者在大廳和代表團專用餐廳部署“重兵”,只要餐廳門開一道縫兒,記者就把攝影機伸進去亂拍一通,還向服務員打聽“外星人”吃什么,喜歡什么樣的菜……
作為第一個踏上美國土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美國普通人的態度讓施燕華感受甚深。一次她上街買東西,一個五六十歲的美國老太太突然對她說:“你是從赤色中國來的吧?”施燕華回答說:“是的,但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太太說:“好好好,不管怎么樣,我們衷心歡迎你們來,你們早該來了。”
“歡迎大會”
1971年11月15日,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大會通常設有具體的議題由各國討論,但由于中國代表團的出現,各國代表的發言都臨時“跑了題”,當天的大會變成了中國代表團的“歡迎會”。
在大會發言中,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全面闡述了中國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當時,中國代表團雖然印了很多份喬冠華發言的翻譯稿,可仍然被一搶而空,大家都想看看中國人的看法、聽聽中國聲音。發言結束后,幾十個國家的代表把他圍住,排著隊跟他握手,向中國重返聯合國表示祝賀。
滿懷自信的中國代表團重返聯大會場,讓世界為之震撼。隨后,中國迎來了與一大批國家的“建交潮”。
(摘自《北京日報》 白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