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由于環境氣候的變化,幼兒園開始越發重視室內運動的組織與開展。上海市嘉定區馬陸以仁幼兒園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基本動作、運動能力發展特點,創設了“自選式”室內運動形式。而混齡運動作為一種開放、融合的運動形式,在幼兒園室內運動中被廣泛采用。但在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幼兒能力未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對發展目標把握不準,觀察解讀無法深入;年齡小以及能力弱的幼兒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教師總是顯得惴惴不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精創物質環境
安全性。盡可能選擇簡潔、無棱角、軟硬適中的物品作為室內運動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危險;一些快跑、快跳的項目在受局限的室內場地是不建議提供的;地面設置一些方向箭頭,有了這些箭頭符號,幼兒會有行動的方向。
趣味性。教師智慧地設計活動環境,是確保幼兒樂于參與混齡運動,并達成一定運動量的關鍵因素。比如:在鍛煉幼兒上肢力量以及靜態平衡能力的“采蔬菜”區,教師懸掛各種“蔬菜”,幼兒學著農民伯伯的樣子踮腳摘,或者爬到梯子上采摘,或者用夾子夾蔬菜,在運動中體驗豐收的喜悅。
層次性。通過提供富有層次性的器材,既能使能力強的幼兒進一步挑戰自我,也可以使能力弱的幼兒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如:“摘蘋果”活動中,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站在晃動的平衡板上,能力弱的幼兒可以站在固定不動的平衡板上,不同的選擇都能幫助幼兒順利地摘到“蘋果”,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便捷性。運動前,教師和幼兒要共同建構運動場景;運動中,幼兒也會自主地更換、挑選器材;運動后,教師和幼兒還要共同整理運動材料。因此除了一部分大型的運動器材需要固定在墻面上外,其他運動器材一定要體現便捷性。
優化人員配置
在開展“自選式”室內混齡運動時,教師的巡回觀察對保障幼兒安全顯得尤為關鍵。
第一,教師雙進班,定點站位。我們要求兩位班主任教師同時進班。運動中如果發現安全隱患,教師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一些動作技巧要求較高、需要專業保護的地方,則由教師在培訓后定點站位。
第二,保育員進班,靈活就位。在一些技術性指導不是很強、但必須有成人保護的地方,我們設置保育員靈活站位,讓每個幼兒無論在教室、走廊或者樓梯上進行的活動,都能在成人的視線范圍內。
豐富評價方式
運用專業測評工具——全面評價。通過對幼兒的體能測試與數據分析,全面、準確地給出幼兒運動能力方面的解析,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幼兒整體能力的發展的整體情況,有的放矢地實施混齡運動教學。
開展日常教師研討——定向評價。由于體質條件和運動熱情各不相同,幼兒對于運動量的需求也不一樣,加上年齡不同,增加了教師評價的難度。所以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關注個體,通過錄像回放、現場觀摩等方式開展教研,借助《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等,觀察個體幼兒的運動能力、影響變量及因素,尋找適切的推動改進策略。
組織幼兒小組交流——自我評價。幼兒的自我評價是一項重要的心理活動,是幼兒對自我身心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某種判斷。在“自選式”室內混齡運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自我評價的鼓勵與支持,能幫助幼兒獲得更快樂、自主的運動。幼兒擁有自我評價的能力后,能自主調節運動量,自主選擇更能鍛煉自我的運動內容。
通過室內混齡運動的開展,幼兒園為幼兒營造了一種大家庭氛圍。游戲促進了幼兒能力的提高,建構核心素養;助益教師優化觀察與指導行為,提升教育智慧;突破幼兒園室內運動研究瓶頸,從整體上提高幼兒園課程的品質。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馬陸以仁幼兒園)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