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偉


【摘要】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用于治療急性心梗的效果,觀察尿激酶溶栓治療的實施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到2015年收治治療的急性心梗患者40例,按照選擇臨床治療方案的不同,劃歸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20例患者。其中,實驗組患者行溶栓治療,參照組行常規治療(患者不同意進行溶栓治療),比較兩組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經比較,實驗組2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力衰竭、病死率等臨床觀察指標均優于參照組結果,P<0.05。結論:急性心梗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療效果顯著,且無明顯的副作用,證明其安全性,同時需要掌握溶栓開始的時間,提高溶栓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性心梗;溶栓治療;尿激酶;效果;溶栓時間
引言:
急性心梗(AMI),作為心血管急癥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臨床發生率居高不下,近年來已經成為病死率高的疾病種類[1]。分析AMI發病原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動脈管腔狹窄,最后心肌缺血。本文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進行分析,此類患者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簡稱PCI),但是PCI技術對于醫院的醫療條件有諸多的限制,所以無法進行普及[2]。經靜脈溶栓治療臨床應用收效明顯,且整個操作簡單、便捷,無明顯的醫療設備條件限制,所以成為治療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3]。同時,溶栓治療需要在時間上進行控制,以提高溶栓效果。本文就以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療方案進行研究,對比常規治療與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擇對象均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總計40例,是我院2013年1月開始到2015年的6月期間收治治療的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在38歲到70歲之間,年齡中位數52.5歲。按照溶栓治療方案的選擇情況,對40例患者進行分組,即:實驗組、參照組,參照組患者家屬拒絕溶栓治療,且簽字。組間年齡、性別、入選條件等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納入與排除對象標準
適應癥:
1.患者持續性胸痛時間≥30min,含服硝酸甘油,但是患者癥狀并未得到緩解;
2.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導聯ST段抬高在肢體導聯>0.1mV、胸導>0.2mV;
3.發病時間在6h以內;
4.發病后6-12h之間的患者,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且疼痛癥狀仍可溶栓;
5.年齡在70歲以內。
禁忌證:
1.近期發生活動性出血問題;
2.夾層動脈瘤疑似患者;
3.腦出血史;
4.出血性視網膜史;
5.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20例患者,行常規治療。具體常規治療方法:患者需要絕對的臥床休息,且配備吸氧以及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以及給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相關基礎性治療(抗凝、抗心肌缺血、調脂穩定斑塊等)。
實驗組20例急性心梗患者在參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溶栓治療。選擇100ml的生理鹽水,加入尿激酶(麗珠集團)(2.2萬U.kg-1)[4]。在半小時滴注完畢,在溶栓后每隔30min進行一次心電圖復查,總計復查6次,然后對不同時間段的心肌酶譜血進行檢測與采集,(每隔4小時復查心肌酶譜,直至酶峰值出現)。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急性心梗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胸痛緩解、出血以及心衰、心絞痛、死亡率等情況進行統計。
1.4溶栓成功指征
胸痛癥狀2h內減輕;2h內ECG抬高的ST段下降超過50%;2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CRK-MB酶峰值提前出現。其中兩項指標實現,即可判定冠脈再通,但僅有再灌注心律失常、胸痛癥狀減輕兩項標準為無效。
1.5統計學方法
40例心梗治療患者,實驗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s)表示,行t檢驗。經統計,P<0.05則表面治療組和參照組臨床指標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40例急性心梗治療患者的相關臨床觀察指標對比結果,見表1。從數據對比結果上進行分析,實驗組患者的冠脈再通率、2小時內胸痛緩解情況均優于參照組,P<0.05;同時,實驗組患者的出血幾率、心衰發生率、心絞痛發生率以及死亡幾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
2.2不同時間段內實驗組冠狀動脈再通情況
實驗組中的20例患者,在發病的不同時間內進行了溶栓治療,但是發現距離發病時間越近的溶栓治療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效果越好,詳細見下表2。從數據對比結果,發病3小時內,冠狀動脈再通幾率高于其他時間段的冠狀動脈再通情況。
3 討論
急性心梗已經成為臨床發病率且死亡率較高疾病的代表,直接威脅生命安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其發病過程:冠狀動脈不穩定斑狀破裂——血栓——冠狀動脈急性閉塞[5-6]。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明顯的心痛、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
梁福俊[7]認為尿激酶溶栓治療,在冠狀動脈再通率、胸痛緩解情況、出血率以及死亡情況等方面均具有優勢。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從表1結果來看,患者在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胸痛緩解、出血以及心衰等臨床觀察指標,均明顯優于參照組的20例常規治療患者(P<0.05),與梁福俊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尿激酶無抗原性、致熱原性,且其整體的價格便宜,具有溶栓快速、操作簡便、效果明顯的特點,所以對于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醫院,更加具備了實施的優勢。但是,由于部分患者不符合溶栓治療的條件,所以為了保證治療的效果,要求對研究對象嚴格篩選。從表2結果來看,在不同時間進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梗患者,其冠狀動脈再通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這也證明了發病時間與溶栓治療成功率之間的正比關系,要求相關工作人員予以重視。
結語:
對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尿激酶溶栓治療簡單易行,且效果顯著,明顯優于常規治療所得效果,具備基層醫院實施優勢。
參考文獻:
[1]左秀平,席振剛,閆文明.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梗20例臨床體會[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 2010,15(3):89-90..
[2] 朱德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09(1):342-342.
[3] 徐之斌,陳亞想.尿激酶溶栓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3):132.
[4] 劉玥.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83例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11,03(2):74,76.
[5] 姜興,周俊,楊曉華等.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8):61-62.
[6] 葉錦華.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4,23(9):406- 407.
[7] 梁福俊.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2,09(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