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芬
【摘要】目的 探究對術中呼吸心跳驟停應采取的科學有效急救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病患33例,對其實施科學及時的急救護理,觀察其效果。結果 在33例病患中,成功復蘇病患30例,無效3例,急救有效率為90.91%。結論 對術中呼吸驟停病患實施科學及時的急救護理,可幫助及時挽救其生命,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關鍵詞】術中;呼吸心跳;驟停;護理
心跳驟停主要是指血流無法自然地在心臟中流出及流入,而呼吸驟停則是指人體的心臟及肺部停止運作,心臟不搏動,人停止呼吸。在臨床上導致此種狀況出現的原因眾多,對病患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針對于此,對病患實施科學及時的急救護理極為重要。為了探究對術中呼吸心跳驟停應采取的科學有效急救護理措施,文章選取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病患78例,對其展開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對象為33例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病患,均為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在33例病患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范圍為22~85歲,平均53.16±16.19歲。在33例病患中,急診手術15例,擇期手術18例。
1.2 方法
對33例病患實施科學綜合化的急救護理措施,具體操作為這么幾點。
(一)術中監測。對手術病患實施常規生命體征監測,主要監測指標包括:HR、BP、SpO2、ECG。將監測好的結果完整記錄,在麻醉、術中若發現存在室顫、心電機械分離等狀況,則需立即報告給手術醫師,并配合開展急救工作。
(二)暢通呼吸道護理。在3~5s時間內,將病患的衣領解開,并將胸部暴露[1]。護理人員位于病患一側,將一只手小魚際放置于病患前額處,用力讓病患頭部得以后仰。另一只手則放置于病患的下頦骨處,促使其下頜尖、耳垂線均與地面保持垂直,且舌根上移,以此避免對呼吸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用手、器具將病患口腔內部的異物清除干凈,隨即實行喉鏡氣管插管處理,若有痰液則在吸痰處理后實施機械通氣處理。
(三)建立靜脈通道護理。在心跳呼吸驟停急救護理中,靜脈通道的良好及及時建立是重點所在。而靜脈切開技術則是確保心肺復蘇成功的重要保障。心跳呼吸驟停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病患的組織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從而使得病患機體代謝功能混亂,血氧缺失,心跳驟停。因此在針對心臟呼吸驟停的復蘇急救處理中,需注意充分補充血容量,糾正好酸中毒、水電紊亂。在血管塌陷穿刺困難時,需立即將靜脈切開,及時建立好靜脈通路,給予靜脈給藥處理。與此同時,實施氣管內部正壓給氧處理,始終保持兩條靜脈通道,其中一條用于擴容,另一條則用于應用各類急救藥物。
(四)胸外心臟按壓護理。護理人員位于病患一側,通常選取右側[2]。將一手掌根部放置于按壓處,即胸前中下1/3交界處,也就是指乳頭連線與胸骨的交界處,將另一手掌根疊放于其上,雙手緊扣實施心臟按壓處理。促使病患的身體稍微前傾,將其肩、肘、腕放置于同一軸線之上,使得病患身體垂直,運用上身重力按壓處理,幅度應為4~5cm,頻率應為每分鐘100次,按壓、放松的時間相同,放松時護理人員手掌也不應離開胸壁。
1.3 觀察指標
對33例病患的復蘇成功率進行觀察,分析研究其急救護理效果。
復蘇標準:1.病患的SpO2、ECG重新恢復至正常狀態。2.病患的顏面、皮膚、口唇均轉為紅潤。3.可傾聽到病患的心音,且可觸及到頸、股動脈搏動,同時動脈血壓可測。4.病患的自主呼吸、意識得以逐步恢復正常。5.病患發散的瞳孔得以逐漸縮小。
2.結果
在33例病患中,復蘇成功30例,無效3例,急救有效率達到了90.91%。在復蘇治療成功后,病患的手術正常實施,在手術完成病患清醒后,將其送入至監護室中實施觀察。
通過分析后發現,在33例病患中,急救有效率達到了90.91%,充分表明了,對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病患實施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可幫助及時挽救其生命,為手術的順利及高效進行提供助力,全面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3.討論
術中心跳呼吸驟停狀況發生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1.腹部、盆腔手術實施中,由于牽拉操作所導致的反射性心律失常,對心臟傳導系統予以直接刺激。而且病患年齡偏大,缺氧耐受性較差,在手術實施中,極易在牽拉、劇烈刺激的因素影響下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狀況。2.在手術實施中,麻醉藥物應用量過大導致毒性反應、肌松作用出現,麻醉過快對病患心血管系統功能造成的抑制影響,致使心肌組織缺氧,心律失常狀況出現。3.在手術實施前,病患自身患有器質性心臟病,心肌局部舒張功能存在障礙、心肌缺氧等因素均會導致術中病患身體耐受性極差,心臟傳導系統功能無法正常運轉,引發心室纖顫等問題。
面對術中發生的心跳呼吸驟停狀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極為重要[3]。在心肺復蘇處理中,其成功率與病患的心跳、呼吸驟停時間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關聯。大腦對缺氧的耐受時間約為4~6min,因此在4min內實施心肺急救復蘇處理的病患救活率可達到50%,而在4~6min內實施急救處理的救活率則為10%,10min內復蘇成功率為5%。由此表明,在心肺復蘇的急救處理中,必須做到及時,爭分奪秒,積極制定一套規范科學化的急救措施極為重要。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需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樹立好一個科學的急診觀念,常備不懈,將各類急救物品準備妥當,并實施專人管理。與此同時,還需對各急救護理所需物品實施定期檢查,更好的實現急救工作有條不紊。對于急救藥物需注意放置于固定處,用完時也需將其復位,并及時做好補充完善處理。在急救護理中,護理人員還需具備高度責任心及崇高醫德,對各環節的急救護理工作完美完成,進一步提升急救有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術中呼吸心跳驟停病患33例,成功復蘇病患30例,無效3例,急救有效率為90.91%。由此表明,對術中呼吸驟停病患實施科學及時的急救護理,可幫助及時挽救其生命,全面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
另外,在心肺復蘇成功后,較為常見的一種腦部損傷為腦水腫,其主要表現為:病患的意識狀態出現變化及抽搐。此病的出現依舊會對病患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心肺復蘇后,需注意觀察病患是否出現以上特征。若出現抽搐表現,還需注意觀察究竟是局灶型還是全身型[4-5]。與此同時,還需注意觀察抽搐頻度、持續時間等,對病患瞳孔的大小、固定與否、是否存在光反射表現等進行嚴密觀察,以此幫助更好的防控腦死亡的出現。在心肺復蘇急救中,還需注意嚴密觀察病患病情變化及發展,以此為臨床醫師開展工作提供科學參考幫助,更好的促進病患身體的盡快康復痊愈。
參考文獻:
[1]張勤.急診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措施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4,(31):118-119.
[2]徐曉,周曉宏,程縉,谷雨,張建容,周珊,宋清泉. 急救護理干預對呼吸心跳驟停88例分析評價[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9):4245-4246.
[3]何曾娥.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急救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4):102-105.
[4]陸佳南.心跳呼吸驟停52例急救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23):161.
[5]李曉甜.急診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措施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08):294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