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芳
農村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受條件限制,他們除了課本幾乎沒有課外書,很難開展課外閱讀,這直接導致他們在寫作時下筆無物、詞不達意、毫無章法。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漸漸消失。
一、語文寫作教學現狀
1.教學隨意性大,缺乏計劃性
寫作教學中,教師通常不能按照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訓練重點選擇恰當的訓練題目,而是隨意地從現有作文題目中摘選出幾個,有些話題過大、過小或過難,這都會給學生增加寫作難度。而教學的無計劃性又造成了訓練的無針對性、盲目性,讓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
2.教學訓練量不足,重視不夠
語文教學受課時數限制,任務重,教師過分注重閱讀教學枯燥的 講解,而使寫作訓練量嚴重不足,一般兩周一次甚至三周一次,這樣的“練”就可能沒有效果。學生在小作文、日記中也存在抄襲、記流水賬、字數過少等現象。
3.學生缺乏素材的積累
受各種條件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圖書室常處于半開放或不開放狀態,而學生又因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手中無書可讀。此外,繁重的作業也讓他們抽不出時間自由閱讀,更談不上寫作素材的積累了。
4.教學內容嚴重偏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農村學生大多遠離社會,對生活、社會認識淺薄,而寫作教學的內容往往過大過空,高于學生的認知實際,讓學生無所適從,進而對寫作產生畏懼感。
二、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1.多形式訓練,提高學生基本能力
(1)讀后寫心得 要求學生每讀完一篇美文后,把感想、體會、啟發等用筆寫出來,如教學《孟子二章》后,可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名言警句,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2)簡寫處擴寫 閱讀教學的要求是既要把書讀薄,又要把書讀厚。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教材,加深理解和體驗。如學習《小石潭記》,可讓學生借助想象,對小石潭周圍的景色進行具體的擴寫訓練。
(3)寫法的模仿 模仿是寫作的基礎,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抓住文本在語言、文體、立意、構思等方面的特色,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如學習《背影》《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后,就可讓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形式進行寫作。
(4)文章體裁的改寫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改寫訓練,這樣既能鞏固所學內容,又能對課文語言進行再錘煉加工和再創作。如學習《天凈沙·秋思》,該詩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可啟發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先讓學生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摒棄了教師的煩瑣分析,又讓學生寫得輕松愉悅。
(5)精彩語句的仿寫 教師要讓學生在仿寫訓練中體會到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語言的魅力,享受學習的樂趣。如學習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師可指導學生以“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進行仿句練習。
(6)長篇課文的縮寫 篇幅較長的課文,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文意之后,為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壓縮,縮寫一篇短文。
(7)情節內容的續寫 有些課文的故事情節對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文章結尾的留白往往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好奇感、探究欲,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延續故事情節。
2.注重對學生作文的講評
(1)講評前的準備
評講前應對學生作文中的突出問題和優點在作業本上詳細記錄,這樣講評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注意的問題
①突出中心,詳略得當;
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講評的方式
①全程式:從立意、構思、寫作等方面對作文進行集中講解;
②板塊式: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如精彩語句、片段、篇章等;
③對比式:對寫作內容雷同的作文,可利用對比方式進行講解,找出各自不足和優點。
3.運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1)評語激勵 評語激勵是寫作教學中常用的激勵方式,評價時要有度,實事求是地指出優點及不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朗讀激勵 學生都渴望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教師要恰當地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要求學生把自己作品中佳詞妙句或全文讀給大家聽,引導和帶動全班共同學習,促進寫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3)展示激勵 教師要精心批改、挑選學生的優秀作文向報紙雜志推薦發表,也可以把優秀作文結集裝訂成冊,增強每位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總之,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在實踐中實施分層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逐步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