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瀛
吉林市豐滿區位于吉林市城區南部,區內有各類學校19所,其中國家級電教示范校1所,省級電教示范校4所。
區域信息化發展步伐加快
吉林市豐滿區政府、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為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明確了以信息化基礎建設為前提,以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重點,以區域信息化特色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機制體制創新和隊伍建設為保障,全面推進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并以此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普及化,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常態化,學科教育教學效率高效化,師生信息素養發展化的目標。
為實現這些目標,豐滿區政府、區教育局從信息化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三個方面開展了信息化建設工作。
信息化基本教學環境建設:加投入、重基礎
目前,豐滿區中小學共有343個班,其中325個教學班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實現“班班通”。全區師生用計算機配備率也有較大提升,目前有學生終端機1034臺,教師終端機806臺。2015年,豐滿區政府、教育局加大了對信息化基礎建設的投入,區域內已建有標準的錄播教室8個,智慧教室3個,在建的錄播教室8個,智慧教室1個。截至2016年3月,豐滿區中心校以上學校實現了平均帶寬30兆以上,基本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在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開通個人空間4628個,其中教師空間777個,學生空間3851個。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強培訓、重實效
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其中,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是前提。因此,圍繞“信息技術人人通培訓”項目,豐滿區落實了四個層面的培訓,分別是應用式技能培訓、學科式理念培訓、菜單式服務培訓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這四個層面的培訓各有側重。
應用式技能培訓側重實踐。豐滿區先后在骨干教師中開展了系列化的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們了解并掌握一體機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微課制作,簡易視頻編輯軟件使用方法,省市資源平臺資源的使用方法、還明確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曬課流程等。
學科式理念培訓側重引領。豐滿區在開展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著力于理念的培訓,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力,從而激發教師們潛心研修的熱情,學習并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有效教學的經驗。截至2016年,區域內共舉辦了7期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科教師有350人次,培訓促進了教師理念的更新,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推動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菜單式服務培訓側重指導。豐滿區成立了以電教部為核心的“技術支持服務團隊”,服務團隊吸納了中小學的技術骨干、教學骨干。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優勢制訂了“服務菜單”,基層學校可以依據服務菜單點明服務,也可以依據實際申請服務項目。服務團隊的相關人員會深入基層,上門指導,提供及時的培訓和技術支持。
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側重執行。豐滿區通過培訓、論壇、研討、交流等形式,重點作好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研人員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培訓,以提升校長(園長)的信息化規劃能力、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
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抓應用,重實踐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是豐滿區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豐滿區通過實驗校先行,以課題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的思路,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整體推進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
每年豐滿區都以國家級課題為引領,組織三個層面的應用活動。分別是針對學校、針對課題組及針對教師的。針對學校,豐滿區開展了電教示范校建設評比活動,每年組織經驗交流和現場展示活動,充分發揮電教示范校應有的示范和輻射作用,為全區的信息化工作進行專業引領。針對課題組,豐滿區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研究”的論壇活動,為教師搭建了學習交流、成果分享的平臺。針對教師,豐滿區開展了“豐采杯”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評選活動和豐滿區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十佳優質課評選活動,以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教學品牌意識。
課題之外,豐滿區還組織師生參加了“吉林省第十屆城鄉中小學教師課件大賽”選拔賽活動、“第六屆中國移動校訊通杯全國教師論文大賽”“吉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國家級和省級的“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等各項賽事。
同時,豐滿區一直把“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載體,在工作中認真落實,做到了行政統籌規劃與業務管理實施相結合。首先,成立豐滿區“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領導小組。其次,召開豐滿區“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啟動會。豐滿區還做到了培塑名優教師與信息培訓研修相結合。在動員學習階段,豐滿區開展了校級管理員、學科教研員、曬課教師等三個層面的培訓。在教學實踐階段,由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牽頭,教師進修學校各部室協同推進,經歷了“研課指導、磨課反思、優課共享”三個過程,最終打造出精品課例。在平臺交流階段,豐滿區創建了交流平臺來提供技術支持,并組織網絡推選,以確保活動質量。
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豐滿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順利推進,與學校的配合是分不開的。在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典型學校。其中,吉林市豐滿區第一實驗小學、吉林市豐滿區旺起鎮中心小學和吉林市豐滿區石井九年制實驗學校的成績較為突出。
吉林市豐滿區第一實驗小學
在校長王晶的帶領下,吉林市豐滿區第一實驗小學一直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擺在學校發展的重要位置。首先,學校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為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學校著力加強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力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打造典型教師,從而以點帶面、輻射引領,并采取“兩步走”的培訓策略,為教師們搭建校內、校外兩個學習平臺;學校還以專題研修班為載體,分層次、有重點的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最后,學校組織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活動,將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學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創佳績。在2015年首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徐彬老師的數學課、袁健老師的英語課獲省級獎勵;在2016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劉純志老師的數學課、朱可老師的語文課獲省級獎勵;在2017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王庚老師獲省級獎勵。
“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活動展風采。近兩年,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吉林省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教師們也捷報頻傳。2016年,譚洪影老師代表吉林省參加了“全國第十四屆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獲得了全國二等獎;2017年,沈靖宇老師參加“全國第十五屆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喜獲特等獎。
“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評比”活動傳喜訊。在區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的組織下,學校積極參加省平臺開展的優秀學校空間、優秀教師個人空間、優秀學生個人空間和優秀社區空間等評比活動。在沈靜宇老師的認真指導下,豐滿區第一實驗小學趙旭鵬同學的空間獲得“省級十佳學生空間”。
“中國夢——行動有我”活動獲殊榮。學校積極組織全校師生參加了2015年、2016年全國中小學生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由于學校組織得力,學生上傳的微視頻數量多、質量高,學校被中央電化教育館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吉林市豐滿區旺起鎮中心小學
吉林市豐滿區旺起鎮中心小學雖是豐滿區內最為偏遠的農村小學,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上絲毫不遜色。不但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完成了校園的基礎性建設,還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設了全區農村學校中首家多功能錄播室,并參與了吉林市教育局舉辦的教育云平臺課程直播互動。
旺起鎮中心小學每年都積極參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的相關活動。自“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啟動以來,學校積極組織,對活動十分重視。截至2017年,學校有3位教師獲得部級優課,10余位教師獲得省級優課,獲得市、區級優課的教師達50人次以上。
同時,旺起鎮中心小學還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參加信息化培訓和比賽等。2016年和2017年兩位教師分別獲得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國家級優質課一等獎和二等獎。2017年,學校教師劉漢蘭參加第八屆“中國移動教育杯”全國教育技術論文大賽活動,題目為《創客教育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究》的論文獲優秀獎。
吉林市豐滿區石井九年制實驗學校
吉林市豐滿區石井九年制實驗學校始建于1957年,現為中、小、幼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長王冀芳的帶領下,學校秉承“德修身心,美潤成長”的校訓精神,由原來一所教學基礎薄弱的學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教學現代化學校。
學校被確立為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校本建設項目全國重點實驗學校,并先后被評為吉林省綠色學校、吉林省家庭建設先進單位,吉林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學校信息化輔助設施一應俱全。2017年暑期,學校新建錄播教室,并配有活動數字投影儀,為教師們隨時進行課堂實錄提供了便利條件。
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學校共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5次。現在,學校教師都能熟練操作計算機,都能從網上下載有關教學資料,并能運用軟件制作幻燈片及運用多媒體開展輔助教學。在作好全體教師的通識培訓的基礎上,學校還注重對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的培訓,多次組織信息技術專兼職教師和學科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各級培訓,全面帶動并推進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碩果累累。學校的教師在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曬課34節,其中鄒敬兵老師獲省級優課,葉秀珍等三位老師獲市級優課,另有6位教師獲區級優課。
今后,石井九年制實驗學校將深化課題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途徑,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