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睂嵺`教學中,教師確定好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深度剖析和開發,才能把語文的工具性在小學課堂上落到實處。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要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將結合《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來詳述。
一、確立課堂目標
閱讀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這幾點:授課前,教師應該深度閱讀文本,領悟編者意圖,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授課中,師生在實際的課堂上以具體文本為連接點,由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習得言語表達的方式方法;課后,教師要著重關注到學生的語言表達素養。
教師在教學前要根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深度剖析和二度開發。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三維目標,我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運用抓關鍵詞、聯系課文內容和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幾處景物描寫中感受景物描寫在抒發人物情感中的作用。
2.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了解
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
3.通過有梯度的課堂練習來
鞏固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素養。
二、注重閱讀題材的二度開發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正確認識教材,由“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不僅要研讀教材,而且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使用,對課文進行二度開發。
語文閱讀教學的二度開發應該是基于教材的,以課文為依托,開發引入的內容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語文閱讀教學的二度開發方式方法多樣,教師可以多維度開發、實踐。
1.多個方向內容拓展,多元化知識鏈接。在閱讀教學時可以用知識鏈接的形式開發教材,鏈接的內容可以是同主題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這類型文本的感受,引用的文本形式也可以是多樣的,例如古詩詞、現代詩、散文、童話等。
例如,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例中引入原文,選入的原文是編者刪減的內容,這一部分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交談融洽”的表述,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此外,引用與課文人物相關的作品,也是語文課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鏈接的內容還可以是相關作者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例中習題的編選,課文講述的內容與葉圣陶先生有關,于是在選編習題時引用葉圣陶的童話故事——《鯉魚的歷險》,在達到練習效果的同時加深對葉圣陶先生的認識,同時也將學生引向課外閱讀。
2.開發習題鞏固課本知識,加
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向數學課堂學習,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的開發,注重課堂的操練和課堂習題的設置,就能夠使教學目標更有可檢測性。課堂練習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同一類型的習題設計要有縱向知識的提升,并體現從易到難的過程。
例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例中的課堂習題可以如下設置:
根據情境,選擇恰當的景物描寫,把正確選項填在括號里。
(1)今天放學后,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老師表揚了我,回家的路上,( )
A.夕陽笑紅了臉,余暉灑在我的身上,讓我覺得非常暖和。
B.夕陽也要拋下我,離我而
去,只剩下半張臉掛在天邊。
(2)每當( ),鯉魚們就唱起這首贊美的歌兒來,慶祝他們的幸福生活。
A.太陽落下去,光明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世界都被漆黑籠罩的時候。
B.月亮才升起來,星星照耀,朦朧的夜色好像仙境一般的時候。
三、課前設置預習環節,讓學生提前熟悉內容
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以學定教,設置預學單(如圖),從基礎到重難點,在預學單里設置與教學重難點相關的知識點。雖然這樣的預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有梯度地引導學生思考,才能做到以學定教,為課堂做鋪墊。
四、課堂活動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的具體運算階段,這時進行的閱讀和概念性知識的學習仍需具體事物的支持,對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從沒發生過的事情還不能進行思考。小學生的認知更多的是依托具體的事物,在語文課堂進行活動也都要以具體事物為媒介。
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需要讓學生習得用景物描寫來抒發人物情感的表達方法,這一抽象的認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文本為媒介,運用抓關鍵詞、聯系課文內容和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重視文本內容的二度開發時,要以課文內容為基礎,教學景物描寫時不能脫離文本,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不應把景物描寫單獨提出來進行講解,而是應該隨著課文內容,順勢提出,水到渠成,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景物描寫的作用。同時,要化抽象為具體,景物描寫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太過專業,“一切景語皆情語”則太過抽象。因此,課堂的教學難點便是要把抽象的概念化作具體的感知,通過朗讀、教師引導以及借助圖片等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感悟,學生便能從描寫“爬山虎”這一景物的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從而順勢歸納出景物描寫可以讓讀者感受作者的情感,當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一作用后再提出專業的說法。
綜上所述,一堂有價值的語文課,應該關注學生言語表達方式的習得,其教學目標準確,做到以教材為依托,對教學內容進行二度開發,化抽象為具體,并以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