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民居建筑的外墻色彩,是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舊城改造應當重視科學規劃城市色彩。以武昌司門口地區舊民居建筑外墻及屋頂的色彩改造為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舊城改造;建筑外墻及屋頂色彩;明度及純度分析
清晨,陽光升起,溫暖的色調籠罩著整個城市。建筑外墻色彩成為色光混合的最佳載體:不同年代,不同材質,不同風格的建筑表面被光源色所統一,和環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這種來自于自然的光照力量,充滿了美感。
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必然改變了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各色建筑物的狀況。在城市規劃落伍,市政財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下,城市建設中出現了諸多不協調的現象。如何在今天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同時,選擇性地規劃保留優秀的歷史建筑,經典的中國傳統民居,同時,又視它們為一個城市的整體,是迫切擺在面前的問題。
有人把色彩稱為城市的“美容師”,在保留原有建筑結構的同時,僅對建筑外墻使用各色涂料進行裝飾,可以直觀、經濟地改造城市的面貌。
由于價格合理,色彩豐富,應用方便,在西方發達國家建筑外立面使用涂料裝飾的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比如意大利威尼斯以淺褐、黃灰等中性偏暖調的色彩為基礎,輔以少量乳白色,豐富而統一;印度的拉賈斯坦把外墻壁涂成統一的 藍色,讓人過目不忘;泰國旅游城市芭堤雅,色彩外墻則鮮艷無比,與其南亞地理位置又密不可分;還有南美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智利的瓦爾破萊索也在城市建筑外立面色彩上面各具特色。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即將在中國武漢舉辦,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且頗具現代大都市氣息的城市,如何讓歷史建筑,傳統民居快速地融入城市,老舊建筑外墻的翻新改造必不可少。以武昌司門口地區為例,明清以來,武昌一直是湖廣總督衙門和湖北巡撫官署所在地。沿長街(解放路)兩側,司門口地區遺留了大量的傳統歷史民居,在城市改造中被遺忘與落伍,但是,這樣一個舊的生命體,如何給它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重新煥發生命力呢?
許多的房子年久失修,內部構造不合理,房屋功能老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房子需要對結構加固,有的僅需對建筑外墻清理,重新粉刷裝飾涂料。自然風化,日曬雨淋使原有的外墻面目全非,由于外墻涂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一般5~7年左右就需要重新粉刷。所以在局部也可以采用釉面磚,水磨石,花崗巖,甚至是廢陶片的拼貼來豐富增強建筑外墻的效果,提高建筑使用期。
多種材料的使用,關鍵在于做好建筑外立面的色彩總體控制。以武漢市色彩的總體規劃為依據。總體基調是“暖白灰橙”,各種產權分散,破舊不堪的建筑給維護、更新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為這些老建筑外墻面重新做色彩設計,必須結合色彩學中的明度,純度考慮。
物體表面反射同一波長的光量不一樣,使得顏色的明暗深淺有了差異,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色彩就會呈現不同的明暗層次。墻面的涂料明度上采用中灰色較為合理。多數使用偏暖,偏亮的黃灰色,少數局部適當減低明度,形成一定的視覺反差。我們平時使用的顏料,其純度低于光譜色,光譜色是純度最高的顏色。通過不同顏色的混合,色彩的純度會降低,混合次數越多,色彩純度下降的越快,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顏色,絕大多數都是不同程度的灰顏色,也正是于此,高純度的顏色使用上應該謹慎,多數時候只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點,也是和千百年來形成的低調儒雅的民族審美習慣相關。杜絕使用高純度的色相,整體純度為低調的黃灰,局部少數地方可用仿古青磚點綴,補充一點冷色系,形成視覺上的補充。
做為色彩改造的整體部分,屋頂也應該重點關注。舊民居建筑的屋頂,大多年久失修,色彩雜亂。部分建筑屋頂是灰色水泥,又輔以瀝青防水,從空中俯視,連片的灰色屋頂加上雜亂交錯的街巷,給人以消極敗落的視覺感受,屋頂其實可以多做一些綠化工作,平屋頂色相上控制為暗藍色、綠灰色,舊民居建筑屋頂多采用坡型,和現代建筑中的預制建材平屋頂有區別,坡型屋頂則定位為暗紅灰。并更換為新式防雨材料。作為俯視城市色彩的重要內容,只有和建筑外立墻搭配好,才會產生城市色彩之美
用色彩語言將建筑與環境協調起來,既追求單體建筑的和諧,也注重建筑細節的表現,在彼此不同的建筑之間,色彩交互作用,互為影響、聯系,進而產生建筑色彩的整體美。相信我們的城市建設中會更加重視民居建筑色彩控制。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