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歡



1 設計思想
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去學習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順德區教學研究室編寫的七年級上冊《信息技術》第三單元第二課。這節課為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的第一課,也是基礎課。上好這節課能為以后教學打好良好的基礎。同時這節課講授的“搜索引擎”的利用與技巧,能給學生帶來信息查找的方便,能給學生帶來很多的便利。因此,這節課有它的一個重要性。由于這節課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求較強,所以在課堂教學方面,以任務驅動為著重點。
3 學生分析
實施對象為:初中一年級學生(上學期)
學生雖然是初一級的新生,但在以前的生活當中,就經常接觸過網絡,對“搜索引擎”有了個很基礎的認識與運用,但很多同學還只停留于搜索引擎的最基礎的運用,比如他們常常用整一個問題直接作為關鍵字去搜索查找相關內存,這樣就缺乏了對搜索引擎運用的技巧了,所以這節課的技巧運用方面會對學生日后學習帶來很多方便,同時,學生在學習這些技巧的時候興趣也很濃的。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2)“關鍵字”的認識和理解
(3)學會制作剪報
能力目標:
(1)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實踐,合作探究。
(2)學會針對具體問題對關鍵字進行簡單的選擇和提煉
(3)加深對搜索引擎的理解,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其他學科。
情感目標:1.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5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并合理地使用搜索引擎,使得在網絡中高效地獲取信息成為可能。嫻熟運用搜索技巧,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
難點:掌握關鍵詞搜索的技巧,如何制作剪報
6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可能大部分學生在平時就已經接觸了,所以對于這堂課而言,應著重于關鍵字的講授當中,同時教師應創設情境,從身邊的例子出發,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對比、模彷、歸納、總結,一步一步的讓學生從輕松愉快中掌握抽象的知識。
學法: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情境,主動探索知識,歸納知識。
7 課前準備
(1)硬件資源:人手一機的計算機網絡教室及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因特網接入。
(2)學習資源:
A、準備好《重逢》視頻,用于課堂引入。
B、準備好學生送的賀卡,用于課堂轉入能力提高的學習。
C、準備好與“亞運”有關的基礎常識的練習題讓學生習作。
D、準備好以亞運為主題的ppt或 word的參考剪報給學生閱覽。
(3)為了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采用的策略有:
A、合理設計“情景”。本節授課過程,恰逢亞運與圣誕。以精彩的亞運會歌視頻,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以精美的圣誕賀卡轉入課堂能力提高;
B、強弱結合,合理劃分小組。強調小組內部的“合作交流探究”,幫助每一位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從而得到均衡的發展;
C、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正確探索。設計階梯式的任務組,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搜索技巧;
8 教學過程
9 知識結構圖
10 教學反思
本課時依照我校“自主互助學習型”模式,并參照初一教學改革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在設計上緊扣現實生活,以亞運為引入,落實基礎知識點,以制作圣誕節剪報為任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內容層層深入,教學效果良好。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未能完全適應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協作過程中略顯僵硬,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的小組合作學習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在作品展示環節中學生能夠大膽發言,積極上臺展示,但由于時間關系,不能一一上臺,應考慮提供課后平臺讓學生有更廣大的展示空間。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育賢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