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大數據技術時代的滾滾而來,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伴侶”的電視劇自然也囊括其中。大數據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媒介環境,推動了媒介間的融合,而媒介融合也促進了電視媒介環境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對電視劇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本文將從國產劇創作的主體、內容及流程三個層面出發,淺析大數據技術時代電視劇創作的內容轉向。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電視劇創作;電視劇市場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416833
大數據是隨著互聯網應用廣泛普及而逐步清晰起來的,互聯網為海量用戶行為的采集、存儲和分析提供了堅實基礎。大數據從中提取出用戶的個性特征、行為習慣和特殊愛好,提供給相關機構以便對其產品和服務進行有針對性的定制和調整。電視劇業為了適應這種浪潮,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數字化”,按需生產的理念得到強化,創作者主動收集受眾信息進行科學分析,使創作出的電視劇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市場性。大數據技術時代下,中國電視劇創作呈現出三大轉向。
一、以創作者為主體向以觀眾為主體轉變
傳統電視劇中的創作者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即導演、編劇、制片人掌握著大多數話語權,觀眾僅僅是一個“看客”的身份。當電視劇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產量大幅度增加變得供過于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無序時,創作者們便紛紛注重到了受眾反饋的意義所在。近年來由于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快速興起,網絡上的意見領袖們直接引導著觀眾對電視劇的熱議和評判。受眾在平臺上自由發表自己的喜好、觀點,在頻繁的瀏覽與使用中其“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觀眾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的媒介生態環境賦予了個體觀眾以主動權、參與權、解構權與建構權。電視劇創作的主體亦隨之由創作者向觀眾轉變,創作者在電視劇生產過程中深入了解和分析觀眾的審美口味就顯得十分必要。大數據技術為采集、儲存和分析觀眾收視行為提供了支撐,創作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觀眾目前熱議的話題、喜愛的劇情套路以及演員和導演,從而精準地把握其心理需求和審美偏好,科學地整合各種要素,為題材的選取以及劇本的創作提供素材與指導。
二、電視劇的內容迭代
在大數據技術時代,電視劇創作的主體已變為觀眾,注重個性表達的觀眾其審美口味常常更新,電視劇的內容生產也要不斷迭代。縱觀中國電視劇史就是一部神奇的人類精神的歷史,而電視劇的內容生產也經歷過三個階段。電視劇誕生之初的1958年至1978年的宣傳品階段,電視劇的主要內容是為了配合黨和政府的政治宣傳;1978年至90年代中期的作品階段,激情澎湃的電視人有著各自的藝術訴求,追求獨創和原創,電視劇的內容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自覺加強對普遍價值的探討;90年代中后期以來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電視劇的生產進入了大眾文化所說的“產品”階段,商業屬性凸顯。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電視劇借力于大數據技術尋求突圍路徑,依照觀眾審美的變化來安排劇本。“大女主劇”的內容變遷便十分具有代表性。電視劇的主流受眾正是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出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年女性們大多數不需要強大的主體性,她們成長過程中收看的電視劇如《渴望》、《籬笆·女人和狗》,雖有重要的女性角色,但大多逃脫不了男權的桎梏。而近年來以《武媚娘傳奇》、《錦繡未央》等為代表的所謂“成長與勵志”的女性傳奇電視劇的瑪麗蘇套路同樣受到了中年女性群體的極大歡迎,電視劇中的美好幻象也給予了她們在家庭、工作、生活中的情感補償。相對來說,出生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年輕女性們是網絡劇的主流受眾,隨著她們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經濟獨立程度不斷加強,社會地位也有了明顯提升,張揚自我意識。2018年在愛奇藝網站獨家播出的宮廷大戲《延禧攻略》吸引了眾多年輕女性的目光。該劇講述了宮女瓔珞憑無畏的勇氣、機敏的頭腦,步步為營成為貴妃的故事。該劇沒有把女主打造成單純善良、楚楚可憐的形象,而是各種反套路,甚至“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是一個超越自我且擁有自我意識的人。
三、電視劇創作流程走向開放多元
傳統電視劇的創作一般是從經驗出發,大致經過確定主題、創作劇本、拍攝、后期剪輯、發行宣傳等環節,是一個線性的流程,比較封閉、單一。在大數據技術時代,比起經驗來更重視數據。電視劇的創作面對著全新的復雜的媒介環境,創作流程也隨之變得開放和多元。觀眾可以參與到創作流程中,他們會在自媒體平臺上積極發表自己對想看的電視劇內容的創意和見解,一些受到呼應和熱議的情節會被創作者吸納進劇本,作為參考來對基本進行修改和增刪。2018年3月有微博網友構想了一部《淑女的品格》,講述四個不婚主義大齡女青年的瀟灑人生,此腦洞一出,迅速在互聯網發酵。然而在5月壹心娛樂宣布《淑女的品格》正式立項,由旗下影視公司取得拍攝資格并正式進入創作階段,并且由陳數出演主角之一,再次引發熱議。且不論《淑女的品格》最終能不能成形播出,這都反映了影視制作公司對于數據的敏感,在這個“受眾為王”的時代主動融合觀眾的想法。
四、結語
誠如約翰·霍金斯所言,“數字化的訊息忽略傳統的邏輯思維模式,也顛覆我們所熟悉的創作與復制原則。”在未來,大數據的理念、思維和意識還將繼續滲透我們的電視劇創作中,我們應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態度:大數據只是一個輔助決策的工具,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參照和指導,但不能絕對信賴依靠這些數據。電視劇的潮起潮落的背后,決定因素永遠是人。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中蘊藏的潛力是無窮的。電視劇創作者們藝術化的個人訴求不能丟棄,觀眾的自我意識也不容小覷。對待大數據加以辨證、理性、客觀、謹慎地去分析推論,并以必要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對其進行引領,使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的電視劇創作朝著積極主流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