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具有數學基本特征,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小學數學關鍵能力是小學數學核心素質的核心成分與外在表現,即: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直指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核心。發展小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就抓住了數學課程的本質和數學教學的核心,也就抓住了落實與提升兒童數學核心素質的關鍵。
“數感”是對數和量的一種感悟,“感”是在外界刺激下產生的直觀原始經驗;“悟”是在外界刺激下經由大腦思維得到的認識??梢?,數感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維的成分?!皵蹈小钡陌l展關鍵期是小學低年級,而“數”是小學生形成數感的基礎,對小學生來說,它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如何在課堂中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1 創設生活情境,以經驗支撐學生對數的理解
例如,在認識百以內數時,以班級人數52為素材,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出52,學生有的用計數器、有的用不同圖形表示,這些都可以作為課上研究的素材;又如,學習求差問題時,“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6人,女生比男生多幾人?”隨著“怎樣才能找到多出來的部分”的問題,學生想出了“排隊”的方法。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可操作性。
2 在數數的活動過程中形成自然數概念和理解運算的基礎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時,學生知曉10元可以換幾張1元,100元可以換幾張10元,但在具體操作中,遇到100元能換幾張20元?能換幾張50元?就屢屢出錯,原因出在哪里?根源是學生沒有建立起10與1、100與20、50之間的關聯,對數之間的關系認識缺乏,因此導致頻頻出錯,通過數數就能幫助學生找到這些數之間的關系。可用100圓片,先讓學生數出10個,再一個一個數,弄清楚10里面有幾個1,再把2個圓片擺一堆,看能擺出幾堆,弄清楚10里面有幾個2,再5個5個數,找到10與5之間的關系;再10個放一堆,弄清楚100與10的關系,再把2組10合成一堆,數一數100里面有幾個20,再把5組20合起來,變成100,讓學生找出50,學生分成兩半,弄清楚100與50之間的關系。經歷這樣的數數過程,自然地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3 利用直觀模型助力,讓學生經歷數感的發展過程
例如,在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時,多次讓學生以畫圖的方式深入領會分數的意義,尤其是采用了最為簡煉的線段圖示法,這樣不僅滲透了線段圖的優勢,同時,也在不斷延伸線段圖的過程中將線段圖擴展為數軸,當一條線段作為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夠取了,再增添一條同樣長的線段,再平均分,再接著取,并將增添的線段與前面的線段首尾相接,這樣從學生易于理解的角度呈現了數軸生成的過程,讓學生對以往曾經生硬的接觸,變成“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從一定意義上解釋了數軸存在的價值。這也是站在學生理解能力的高度,為學生設置的一個理解平臺,讓學生借助直觀形式更好地建立了分數的數感。同時,這條數軸的存在,將整個分數體系完整地呈現出來,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沒有了死角和漏洞。
4 在運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運算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載體,豐富的數感能提高學生計算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例如,不計算,你能找到答案嗎?14.8×3.2=57.32是不是正確?學生在遇到計算問題時,第一想到的就是拿起筆算一算,很難想到通過找出問題中數與數、數與運算結果直接的聯系來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啟發學生發現數與數的聯系,在運算中,培養數感。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地研讀教材和學生,才能將數感的培養蘊含在我們的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將核心素養培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西安市未央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