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宣
2013年9月25~29日,在深圳市城市學院的組織下,我們杭州、寧波、諸暨名校考察團一行61人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考察學習。整個活動安排得既緊張又和諧,雖然勞累但收獲頗豐,特別是參觀的3所名校,令我產生了深深的震撼。我們通過看校園、聽報告、進教室等形式獲得了名校管理的鮮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資料。此行我們共參訪了寧波至誠學校、諸暨榮懷學校、杭州綠城育華學校。所參觀的學校的校長都具有前瞻的辦學理念、深厚的業務修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校園的現代化的人文氣息,以及師生們表現出來的朝氣與活力、和諧與健康都讓人嘆服和感動。
現將收獲與感想匯報如下:
1 名校的發展離不開成功校長的教育智慧。
校長成功意味著學校和校長個人的共同成功,通過到杭州、寧波、諸暨名校考察,使我真正認識到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的真正含義。這次考察我們一共接觸了三位名校長,這幾位校長都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敬業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智慧的辦學策略。他們精管理、善研究,個個是教育專家。正是有了這些成功的校長,才引領著這些學校不斷發展,走向成功,可以說名校的發展離不開成功校長的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成功校長是引領學校走向成功的橋梁。
2 文化建設是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靈魂
我們參觀的三所名校都是民辦學校,雖然是民校但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從這些名校的辦學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三所學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所學校都堅持文化立校,把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靈魂。所到之處,寓意深刻的教學樓、各具特色的廳廊文化、種類齊全的社團、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等處處都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在文化立校的辦學過程中,彰顯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如:至誠學校的情景教學及主體性大單元活動、榮懷學校的“仁愛求真”等,是學校文化建設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3 讀書習慣是學生終生發展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習慣”。而讀書習慣是使人受用一生的好習慣,是學生終生發展的基石。一個民族的閱讀史,就是一個民族的發展史,沒有經典的閱讀就沒有經典的人生,要把校園辦成學生讀書的天堂,讓校園處處充滿書香。這三所名校都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作為學校養成教育的一個亮點,如:綠城育華學校的童話館、榮懷學校的讀書長廊,尤其是榮懷的成果非常顯著,好多學生和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過文章,讀書已成為全校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置身在這些校園時時感受著書香。
4 努力創名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短暫的學習考察結束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的同時,借鑒名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今后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規范學校管理,提高學校工作實效。重視學校常規管理,制定系統、全面的《規章制度手冊》,涵蓋學校方方面面,讓學校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照章辦事。
(2)構建體驗性德育機制,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使學生學會自理、學會做事、學會關心、學會做人。
(3)教研科研并重,打造品牌科組。科研足以興校,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搞好教科研工作,切忌表面化,形式化,切實把科研、教研和當前我縣“打造高校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到人人樂于參與教科研。堅持“問題即課題,成長即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
(4)注重教師分層培養,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如果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那么,“一批好教師也是一所好學校”。學校要以科研為載體,把教師發展確定為學校發展的決定因素,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五大工程”(師德建設工程、學習提升工程、基本功競賽工程、師徒結對工程、課改能手培養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注意培訓,特別對青年教師的成長更加關注,想方設法促進其專業化成長,從而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
(5)優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育人環境。以“分期分批、量力而行、構建與保養雙管齊下”為工作原則;以“相對獨立、各具特色、互相輝映、適時更新”為設計理念,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精心設計走廊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讓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杭州、寧波一行,使我親眼目睹了全國一流學校的風貌,親耳聆聽了名校長的先進管理經驗,領悟了科學化、精細化、人文化管理的精髓內涵,感受頗深,不虛此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以這次考察學習為契機,自覺學習名校先進的辦學經驗,立足本校實際,知難而進,扎實工作,和全體教職工共同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福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