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默
摘 要:金融科技創新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通過分析其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有助于更好發揮金融科技在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本文重點對金融科技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機制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金融科技;實體經濟;影響機制
實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根本,是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近些年在世界經濟發展緩慢的大背景下,同時受到國內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比如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國內消費市場發展停滯以及很多實體經濟企業的經濟效益較低等。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學技術的充分結合,逐漸成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近些年隨著互聯網金融以及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有效促進了金融和科技的不斷融合,在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分析金融科技創新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金融科技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抑制機制分析
金融科技創新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并不全是促進作用,同時也存在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資本投入方面,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投資與實體項目的資金由于沒有有效的監管,導致這部分資金通過一系列操作最終進入虛擬經濟領域,進而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是在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制造業以及生產服務業等實體經濟中的重要產業相比于網絡創新企業來說難以獲得市場融資[1]。三是在緩解融資壓力方面,互聯網金融具有較高的資金回報率,此外互聯網金融機構還要從融資業務中抽取相應的手續費用,比如服務費以及管理費等,而這些費用最終都需要由企業買單,因此互聯網融資并沒有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成本。除此之外,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還存在潛在的風險,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二、金融科技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機制分析
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對金融體系進行有效的優化調整,促進金融體系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品質,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首先金融科技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豐富和完善金融機構的業務功能,促使金融體系更加合理。其次金融科技的發展促使金融活動以及金融行為的開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人們開展金融業務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三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促使金融業務雙方可以在一個更加公平以及透明的環境下進行資源配置,便于形成交易雙方均滿意的均衡利率。因此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于將資金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置,更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金融科技創新的消費促進機制分析
目前消費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了保持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通過金融科技創新來有效促進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金融科技創新的消費促進機制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公司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在網絡上進行數據收集、整理以及分析,這些數據信息包括人們所瀏覽的網頁、相關的記錄以及線上消費情況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來充分挖掘隱藏在這些數據背后的重要價值,判斷出人們的消費傾向以及消費需求,從而企業可以基于這些信息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品的創新升級,更好契合人們的生活需求。金融科技創新通過這種引導消費來提高國內居民的消費水平,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是金融科技公司綜合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云計算技術等來構建公用信用平臺,通過對消費者消費行為、消費偏好、消費習慣、經濟水平等各種信息的綜合分析來對消費者的未來消費行為進行有效評估,基于評估結果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消費者未來的消費行為進行引導。此外金融科技創新還可以基于先進的技術來構建征信服務體系以及風險控制體系,從而有效保障我國消費金融的健康穩定發展,引導人們合理消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二)金融科技創新的投融資促進機制分析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已經成為限制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雖然近些年國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現狀。金融科技創新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首先金融科技創新有效拓展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比如網絡信貸平臺、眾籌融資、供應鏈金融等諸度新型融資模式有效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在融資問題上的不足,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2]。同時金融科技創新催生的這一系列融資方式具有流程簡單、放款速度快等優點,部分融資方式在短短幾分鐘內便可以完成放款,相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大大提供了融資效率,更加匹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迫切的特點。其次,金融科技創新可以為中下企業的融資提供信用服務,在傳統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支持的主要原因,商業銀行由于不了解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出于風險考慮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但是通過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可以對中小企業的資產情況、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情況以及企業所有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從而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助于提高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成功率。同時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通過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與中小企業之間的真實貿易關系,為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也有助于中小企業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持[3]。因此金融科技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更好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金融科技創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效應分析
四、金融科技創新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建議
(一)積極鼓勵金融科技的原創性研發
基于金融科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積極鼓勵金融科技的原創性研發,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不斷夯實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技術基礎,為我國金融行業后續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金融科技在發展中可以以金融征信為著力點,通過發揮大數據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優勢,來進行征信數據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評估工作,構建系統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同時鼓勵征信服務機構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普惠、便捷以及高效的網絡征信服務。通過社會征信體系的構建來有效降低我國金融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風險。
(二)完善科技金融制度框架
相對來說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在我國的時間并不長久,仍然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其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和誤區,因此有必要盡快優化完善我國科技金融的制度框架,并基于該制度框架對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對其發展進行引導和規范,從而更好發揮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金融科技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版,為了在發展中少走彎路,具體來說應該構建包含行業標準的準入標準、制定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形成風險管理體系等。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加大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懲罰,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的健康發展,為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
(三)加大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金融科技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但是發展規模快速擴張,因此對金融科技人才具有迫切的需求。但是當前我國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效能。金融科技人才要求業務人員能夠既懂金融又懂科技,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中應該轉變傳統金融人才的培養模式,加大對這種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我國金融科技的后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彭紅麗. 關于創新激勵機制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J]. 金融經濟:下半月, 2018, 490(16):35-36.
[2] 張婷. 金融科技賦能視野下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面臨的形勢、挑戰及對策分析[J]. 北方金融, 2018, 455(5):40-45.
[3] 李東榮.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科技創新才有生命力[J]. 市場觀察, 2017(7):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