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
摘 要: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在矯治器的加工、外觀、佩戴和力學原理等方面與傳統固定矯治技術有很大差別。本文主要分析了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適應證、生物學特點以及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隱形矯治 托槽 生物學特性
引言
隱形矯治器通過掃描硅橡膠印模,從而獲得數字化牙列模型,利用CAD/CAM軟件對數字化模型進行分析,進而通過熱壓膜成型技術加工生產。隱形矯治器的本質是活動矯治器,患者可以自由摘戴,通過不斷更換矯治器來建立良好的尖窩交錯關系[1]。除進食及刷牙外,患者每天至少戴隱形矯治器20h,大多數患者需要用光固化樹脂在牙齒上添加附件,起固位和輔助矯治的作用,每2周更換1次矯治器,每副矯治器在2周內移動1顆或1組牙齒的距離為0.25~0.33mm,6周左右復診1次。隱形矯治技術被認為是一種美觀、舒適、安全的正畸治療手段。
一、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優缺點
隱形矯治技術有很多優越性,具體如下:1)美觀。隱形矯治器是無色透明的。研究發現,傳統的金屬托槽在美學上只被55%的成年人所接受,而隱形矯治器則被90%以上的成年人所接受[2]。2)衛生。有研究支持正畸患者牙菌斑指數的增加與口腔整體健康狀況的下降有關,特別是使用固定矯治器治療時。隱形矯治器可以自由摘戴,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與正畸相關的對牙周健康的影響,使患者更容易保持口腔衛生。3)舒適。與選擇傳統固定矯治器的患者相比,選擇傳統固定矯治器的患者的不適感較強烈。4)進食時可以取下來,矯治器不影響患者的飲食習慣。5)復診間隔時間長。6)適用于牙釉質發育不全,無法粘結托槽的患者。7)有些患者對金屬元素過敏,而隱形矯治器不存在金屬元素。8)不破壞患者原有的修復體。9)降低脫鈣和齲壞的風險。
隱形矯治技術的缺點:適應證的選擇較局限;價格昂貴;模型要求較高。
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生物學特點
2.1生物力學特性
正畸治療通過矯治力作用于牙齒及牙周組織,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學反應,從而引起牙槽骨的改建,達到移動牙齒的目的。不同矯治技術的生物力學本質都是牙周組織及牙槽骨對施加矯治力的反應。隱形矯治器沒有弓絲與托槽,矯治器包裹牙面,這使隱形矯治器的矯治力系統較復雜[3]。隱形矯治技術是利用膜片的彈性形變產生的回彈力對牙齒施力,每步矯治器均有一定的形變量,矯治器緊貼牙面,其施加的力量是一個分散力系,可以對牙冠的任何部位施力。因此,矯治器的矯治力和力偶取決于牙冠的解剖形態、牙齒類型、牙齒需要的位移量,以及牙齒與矯治器內表面的接觸等。力的傳遞特性與矯治器材料的性質有關。不同厚度材料制作的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對牙齒的施力效果不同,厚材料比薄材料的力量大。隱形矯治技術的另一個力學特點是附件的使用。傳統的固定矯治器體系是在牙冠上粘結標準化的托槽,通過置于托槽中弓絲形變產生的力量使牙齒發生移動。無托槽隱形矯治系統也是遵循這種設計模式,其中隱形矯治器類似于弓絲,而附件相當于托槽,隱形矯治體系是由不同樣式的附件來發揮作用的。隱形矯治器的附件輔助矯治力施加于牙齒,成為控制牙齒移動不可缺少的裝置。
2.2生物學安全性
隱形矯治器的適應癥越來越多,而復雜病例的治療時間可能會延長。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這些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問題變得更加嚴重。Eliades等對隱形矯治器的洗脫液檢測,證實隱形矯治器的材料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沒有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對MCF-7乳腺癌細胞增生無促進作用,不會產生雌激素樣作用。Premaraj等通過分析人工唾液中口腔上皮細胞與Invisalign塑料接觸的反應,得出上皮細胞的功能處于正常狀態。Gracco等使用人工唾液來評估Invisalign材料短期的化學變化,發現隱形矯治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可以耐受口腔溫度。Premaraj等認為隱形矯治器的制作材料異氰酸酯可能會引起牙齦黏膜或全身的過敏反應,但臨床上尚無類似報道。
2.3對牙根的吸收
引起病理性牙根吸收的因素有外傷、感染、較快較頻繁的牙齒移動。正畸導致的牙根外吸收是正畸治療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的本質是活動矯治器,不像傳統的矯治器對牙齒施加持續的力量。間歇力可以產生與持續力相似的牙齒移動,但是間歇性的牙齒移動更有利于牙槽骨的改建,間歇力比持續力對牙根的破壞要少的多。隱形矯治能更精確掌握臨床醫生所定義的牙齒移動,因為每一副矯治器的形狀都是根據每一步牙齒達到的移動量的要求設置的。王冠等通過選取28例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患者來評估使用隱形矯治器與固定矯治器對切牙牙根吸收的情況,發現使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患者切牙牙根吸收的程度小。
三、隱形矯治器的發展前景
無色透明的隱形矯治器符合正畸中追求美觀的趨勢,因而成為一種有效的正畸治療手段。正畸治療的本質是利用牙齒的移動促進口頜系統功能的正常。對一些較嚴重的骨骼畸形,常常需要正畸與外科的聯合治療。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在正頜外科領域有著令人期待的前景。隨著多學科的交叉應用,有研究者將隱形矯治技術與修復技術相結合,使牙列更美觀、功能更健全。對生長發育期伴有下頜后縮的青少年來說,常規的Twin-block功能矯治器因體型大、舒適度差導致患者依從性差。而帶有下頜前導功能的隱形矯治器-InvisalignMA較舒適、美觀。咬合誘導及功能矯形難以精確預計療效,其中個體差異及生長發育對療效的影響很大,在隱形矯治技術中應用計算機模擬下頜前導的準確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隨著口腔材料學、生物力學、CAD/CAM技術的發展,隱形矯治器的附件也在不斷發展,附件的形態、大小及作用位置也隨之發展,這間接擴大了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的適應證。預成附件的應用將是附件設計領域一個很有前景的發展方向。有研究認為,可以把永磁體作為制作附件的材料,通過附件間柔和而持久的相互磁力吸引作用來輔助完成牙齒移動,但尚未被應用于臨床。
結束語
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是正畸界的美學革命。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隱形矯治技術仍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正畸要求。但是,隨著口腔材料學、生物工程學、CAD/CAM技術的不斷發展,隱形矯治技術的適應證會不斷擴大,使正畸治療變得更精準、高效。
參考文獻:
[1]劉佳.對比分析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傳統固定矯治技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作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6):80+82.
[2]張雯姝.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固定矯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