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馨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民的生活理念也出現了改變,在閑余時間對人民組織文化輔導,能夠提升其文化涵養,更好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創建。文化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發展的關鍵構成部分,承擔著組織群眾文化輔導活動的關鍵使命,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其應當審時度勢,全面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力度。基于此,文章介紹了文化館組織群眾文化輔導活動的實踐對策。
關鍵詞:文化館 群眾文化輔導 重要意義 實踐對策
現代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伴隨工作時間的標準化,在空余時間對社會群眾組織文化課程教育,在不斷提高社會群眾文化素養的基礎上,還可以更好的加速加深精神文化的發展與建設。而創建文化館的重要目標就在于此,在對社會群眾組織文化指引教育時,促使各地方特色文化擴展開來,也是為群眾服務,為創建更好的地區性文化帶來一定的基礎服務。同時,文化館的發展也可以更好監督各種文化實踐,且可以更加高效的推動各種話活動向著更好更合適的趨勢發展。
一、文化館組織群眾文化輔導活動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的認知世界、改造世界階段轉變成物質力量,對時代發展產生較大影響,該種影響既表現于個人方面,還表現于民族與國家發展方面。一個國家若想得到穩定發展,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而文化館是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組織群體文化輔導活動,能夠符合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提升其知識水平與文化涵養,使之可以更好緊跟時代發展腳步,時刻充滿文化創新思想。此外,群眾文化輔導屬于國家群眾基層文明發展的關鍵內容,對群眾組織文化輔導,能夠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調動他們改造客觀環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更好適應時代發展。
二、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輔導活動的現狀
(1)內容單調。伴隨國家對文化行業的高度關注,文化館也全面組織了群眾文化輔導活動。但針對群眾文化輔導活動內容來說,文化館依舊停留于以往的宣教方面,內容較為單調,文化活動缺少創新,缺乏群眾積極參與,很大限度上降低了群眾參與的熱情,限制了文化發展。
(2)質量尚待提高。當前,盡管文化館開始關注群眾文化輔導活動,但其質量并未得到明顯提高。首先,文化館對于文化活動缺少全面了解,更加重視文化宣教,對群眾的接受程度缺乏一定的考證;其次,群眾的體驗度較低,文化館組織群眾文化輔導活動流于形式,反饋途徑單調,不能促使文化輔導更為深入。
三、文化館組織群體文化輔導活動的實踐對策
3.1規范公共文化方面的服務體系
近幾年,政府也在持續加強對文化行業的發展以及扶持力度,全國各區域市縣均在逐步創建以城鄉融合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而且組織多個數據資源的項目投入等,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社會群眾針對生活方面文化活動的要求與發展的推動劑。所以,文化館應根據本身發展需求,展開創新拓展,找到滿足社會群眾的文化發展規律和需求[1]。在加強社會群眾文化常規輔導活動的前提下,能夠以弘揚國家民間習俗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擴展多種節假日里的多項文化實踐,基于這類節目,希望可以更好更迅速的引領社會群眾體驗民族文化的精髓與魅力。實際上,長時間以來,高雅文化均在限制著通俗文化的宣傳,而許多群眾均無法妥善處理雅俗觀念,該種情況下,就要求文化館組織諸多文化輔導活動,在適宜的文化活動中,可以讓群眾在參加這類活動的同時,感受到文化自身并無任何差別,反而可以更好突出群眾情感要求和生活態度的一般是通俗的文化實踐,這些均是在不斷提高社會群眾對文化的體驗與素養,推進了精神文化的拓展。
3.2合理拓展群眾文化建設空間
文化館應當依靠本身在多種文化活動當中的諸多優勢,將優秀的服的課交給廣大群眾,然后結合具體的群眾愛好、本地文化以及實際狀況為群眾增添制定多種課程,促使文化館可以在群眾心理產生積極影響,為當前創建社會主義精神文化需求和謀求發展階段帶來良好的幫助[2]。例如,組織各種優秀的民間工藝加工課程,組織書法、舞蹈、表演等諸多輔導課程。而且選取各種優秀的員工或是結合具體狀況,儲備長久的服務人員,盡量提高文化館本身的隊伍能力,可以更好突出文化館員工的基本職能。最終還應充分突出各類基礎設施的功能,在各協會間加強輔導,使文化藝術可以更順利的進行。
3.3革新群眾文化輔導活動
結合文化館所處的不同區域性,群眾文化方面也無法避免的含有明顯的地區性與民族性,當然,這并非什么壞事,發揚與發展民族特色同樣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關鍵內容。核心是要懂得革新,編制滿足本地特色文化教育的輔導信息,而作為文化館的服務人員,就需要仔細謹慎地做好本地特色文化深究,挖掘出充滿地區特色與民族特點的文化性質[3]。爭取可以因地制宜,創作更加體現本地群眾文化生活和需要的優秀作品。在可以傳承本地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多種民間優秀的文化輔導內容,留下民間文化教育的藝術性質,提高觀賞趣味性。
結束語
總之,全部的物質文明發展與建設均需要有可以與其匹配的精神文化發展的拓展和基礎,而文化館的發展與目的在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形成穩定融洽的社會形態帶來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設的支撐。積極推動多種文化活動的組織以及有效實行,可以在為社會群眾在閑余時間帶來文化活動的基礎上,還可以促進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團結,形成良好以及活躍的文化氣氛。
參考文獻:
[1]樊俊麗.試論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踐策略[J].藝術科技,2019,32(11):101.
[2]牛翔.創新群眾文藝輔導形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1):157-158.
[3]譚萌.試析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踐策略[J].大眾文藝,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