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雪金 姚林英
新西蘭兒童文學研究者多羅西·懷特說:“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在繪本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所以,我們要運用好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初遇到的書,讓他們在創意中愛上繪本、愛上閱讀。
21世紀以來,國際公認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書籍就是繪本,因其畫面精美、故事詼諧及蘊含豐富。幼兒的審美心理也是在書籍的閱讀和欣賞中逐步成長起來的。在繪本閱讀中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關注幼兒的發展。使幼兒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連接、語言水平與認知水平連接、閱讀材料與生活經驗連接。新西蘭兒童文學研究者多羅西·懷特說:“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在繪本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所以,我們要運用好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初遇到的書,讓他們在創意中愛上繪本、愛上閱讀。
一、創意繪本——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應該說每本繪本都是創意之作,有的繪畫創意很濃,有的封面設計獨特,有的內部結構創新。總之,富有創意的書籍形態和內容設計,能大大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為幼兒愛上閱讀打開心靈之門。
翻翻書一般采用的是畫中畫的設計,翻翻書就是一種有創意的繪本,打開“門”或撥開“花叢”,讓幼兒懷著好奇的心,經歷一場迷人的探索之旅,讓發現的樂趣伴隨整個閱讀過程,這樣能有效激發幼兒對繪本喜愛,從而愛上閱讀。如:小玻系列翻翻書中的《小玻去農場》“里面是什么呢?門后面是誰呀?小玻在哪呢?”帶著疑問,引導孩子思考,自己動手去尋找答案。當幼兒帶著猜測和探索輕輕打開卡片做成的牛圈門時,相信孩子們的注意力是百分之百集中的,心情是激動、愉悅的,當第一個畫面沒找到動物寶寶,幼兒肯定還想繼續尋找,在這種好奇心的驅策下,幼兒自然而然地會用自己的方式繼續閱讀繪本,可能會自言自語地問: “這里住著誰呢?動物寶寶會不會在這里?”翻翻書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他們翻看、探索、猜測、觸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心、用腦、用眼和手的配合才能完成,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判斷力,還有手部肌肉的控制力。除了翻書之外,還有一些在形態和設計上很有創意的繪本,如折疊書、洞洞書、拼插書都可以讓幼兒與繪本互動起來,供幼兒閱讀、游戲,刺激幼兒感覺及運動機能。讓幼兒在興奮、愉悅、輕松中迸發靈性,發現事實,熟悉生活,快樂成長。在輕松愉快的閱讀過程中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意設計——培養幼兒閱讀能力
創意設計要考慮到幼兒學習的特點,設計與活動的效果是密不可分的,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可以嘗試改變傳統的看看說說的閱讀活動設計模式,為繪本閱讀注入創意元素,我們將一般的繪本閱讀變成富有創造意義的活動過程,引導幼兒在閱讀學習中充分想象和創造,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一)懸念設計引發沖突
懸念可以引發思考和猜測。在繪本閱讀中,我們可以設計懸念,讓幼兒在猜想繪本故事內容和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引發沖突,讓幼兒在積極的思維模式中閱讀繪本。如:繪本《弗洛格和陌生人》中,我用繪本中的畫面設計懸念“小動物會不會接受這個陌生人——老鼠?”以此引發了活動中的小動物之間發生的三次矛盾沖突:第一次矛盾沖突是小豬對陌生人抱著排斥的態度,小鴨是提防的態度,而青蛙弗洛格是則是質疑的態度;第二次矛盾沖突是小豬和小鴨極力排斥陌生人,而弗洛格卻覺得陌生人并不壞;第三次矛盾沖突是弗洛格去跟陌生人做了朋友,小豬和小鴨為此和他發生了嚴重的爭執。當繪本中的小動物們在爭執時,課堂上的小朋友也在為要不要接受陌生人做朋友而爭執,他們各自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有的說“老鼠就是壞東西,不能做朋友”,有的說“你沒看到嗎,老鼠會自己做很多事情,也沒有去偷東西,這是一只好老鼠,可以做朋友”…… 在這一閱讀過程中,教師不做評判,皮亞杰認為,由于兒童與成人之間的知識、地位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距,兒童與成人互動時,一般會順從成人的權威,因而難以產生認知的重新建構。兒童在與同伴進行互動時,會認識到自己的想法和知識同他人的想法和知識之間的差異,產生認知的沖突。為消除這種沖突,他們會努力將他人的思考、知識和觀點同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由此達到新的平衡和知識的重新構造。在孩子們的爭執中,以及對繪本的閱讀中,最終孩子們自己找到了答案,這就是孩子們自己閱讀能力。
(二)游戲設計拓展經驗
繪本中蘊含著各種豐富的元素,只要善于發現捕捉,掌握繪本主題,對繪本進行創意設計,就能讓幼兒在“玩”中學習繪本,培養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虞永平教授在課程游戲化中提出,要把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個活動中。在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組織幼兒玩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游戲拓展他們的相關生活經驗。通過玩,幼兒的認知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對繪本內容的思考會越來越多。如:小班繪本閱讀《藏在那兒了》,我們可以根據繪本創設環境,設計一個貼近幼兒生活的“藏在那兒了”的游戲,在快樂的游戲中孩子們才會愿意表達和表現,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習經驗。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很多生活常識和行為規則都是通過游戲而學習和積累的。兒童樂于從事各種游戲,通過游戲,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周圍世界的窗戶,習得了成長為一個社會人所需要的必備技能。而優秀繪本的創作者,很大程度都熟知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和心理特質,都會巧妙地運用“游戲”的語言或情節展現主題和故事,拓展幼兒學習經驗。比如:根據繪本故事《一寸蟲》中的內容,我們提供了多種測量工具,使幼兒獲得測量的經驗;繪本故事《小刺猬穿項鏈》我們可以提供了不同顏色、大小和形狀的木珠供幼兒設計與制作項鏈,既可以獲得排序和創作的經驗。
繪本作為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完美結合,其展現的藝術和智慧能極大地激發讀者想象的火花,其獨特的敘述方式既為幼兒想象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又對幼兒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戰。通過創意設計,最終將幼兒培養成為會自主閱讀、具有創造精神的人。讓在游戲中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三、創意表現——發揮幼兒閱讀想象
孩子是天生的創作者,在繪本閱讀中,我們可以為孩子們的創意表現提供條件。如: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者續編故事結尾;鼓勵幼兒運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畫和故事的理解;鼓勵支持幼兒自編故事,并在自編的故事配上圖畫制成圖畫書等。我們可以繼續開展研究活動,開放、多樣化的繪本活動延伸,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繪本帶來的樂趣。如:在繪本《大為不可以》的延伸活動中,我們可以引導幼兒用獨自繪畫的方式或者合作做一本大書的方式編寫自己的故事書《不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梳理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行創造。
另外,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制作立體繪本,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立體繪本制作以鼓勵“一物多玩”使孩子樂于參與游戲,在創意中制造創意,在互動中加強互動。將手工制作與游戲有機結合,將繪本制作與區域活動有機融合,一本超好玩的立體繪本就能輕松搞定,讓孩子們玩得更新鮮更有趣。
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創意閱讀,使幼兒不僅學會閱讀,更學會了想象,學會創造。我希望幼兒對繪本閱讀的喜愛就如繪本《我喜歡書》中所說的,“我喜歡各種各樣的書,我喜歡好玩的書,我喜歡恐怖的書,我喜歡童話書,我喜歡兒歌書,我喜歡漫畫書,我喜歡填色書,我喜歡胖胖的書,我喜歡瘦瘦的書,我喜歡關于怪獸的書,我喜歡數數的書,我喜歡字母書,我喜歡介紹太空的書,我喜歡講海盜故事的書,我喜歡會唱歌的書,我喜歡怪怪的書,我喜歡各種各樣的書,我真的很喜歡書。”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