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方法: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92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傳統開腹手術,觀察組使用腹腔鏡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及恢復指標、炎性因子水平變化。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VAS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50);觀察組術后3d的CRP、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50)。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顯著,創傷小,術后炎癥反應輕,能夠加快康復速度,提升康復效果。
【關鍵詞】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89-02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由膽結石引起,結石阻塞膽囊管,造成膽囊內膽汁淤積,在機體發生急性炎癥時誘發,病情急性加重,表現為急性炎癥反應,需要及時治療。手術切除膽囊是常用治療方法,但本病可致膽囊壁水腫、充血,增加術中出血量,且炎癥反應可致膽囊解剖關系模糊,導致膽囊張力過高、夾持困難,增加了膽管損傷的風險。因此,本病對手術操作的要求較高。以往腹腔鏡是本病的絕對禁忌,近年來腹腔鏡技術顯著發展,能夠在腹腔鏡下順利剝離粘連、切除膽囊,有效提升了手術療效[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92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54.3±10.8)歲;對照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54.7±11.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標準,結合臨床癥狀及B超檢查結果確診,膽囊結石直徑>3cm;排除腹腔內嚴重感染、膽囊惡性病變、腹腔內廣泛而嚴重粘連、凝血功能障礙等;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全身麻醉,于臍孔上緣或下緣1cm處穿刺建立氣腹,行常規三孔法,插入腹腔鏡,于上腹正中線劍突下方和右鎖骨中線肋緣下各做一操作孔,置入套管針,探查膽囊情況,觀察膽囊大小、炎癥程度、與周圍組織的粘連情況,游離膽囊三角處的膽囊管及血管,用hemolock夾夾閉膽囊管遠近端,間距>1cm,之后剪斷hemolock夾中間的膽囊管,分離并離斷膽囊動脈,提起膽囊頸部,用無損傷鉗游離切除膽囊,一般采取順行分離膽囊的方法,若發生困難,可采取順逆結合的方式完成,沖洗膽囊床,檢查膽囊床是否由出血點以及有無膽漏,從臍部切口取出膽囊,視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2]。對照組行傳統開腹手術,取右肋緣下切口或右上經腹直肌切口,進入腹腔后顯露膽囊,常規分離并切除膽囊,放置引流管,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VAS疼痛評分、住院時間;術前及術后3d的CRP、IL-6、TNF-α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及術后恢復指標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d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2。
3 ???討論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病時膽囊和Calot三角的病理學改變明顯,在發病48h內膽囊炎癥較輕微,膽囊壁水腫輕,且無明顯充血,此時的Calot三角解剖結構清晰,手術易于剝離膽囊壁,而發病超過48h則膽囊炎癥較為嚴重,膽囊壁充血水腫明顯,膽囊與周圍組織粘連,增加了手術難度[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小,能夠獲得良好的視野,可供手術醫師清晰辨認各解剖結構,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準確率,避免對其他正常組織造成誤傷。同時腹腔鏡創傷小,術后引發的炎癥反應程度輕,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復[4]。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確切,術后恢復快,炎癥程度輕,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淵.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對炎性因子水平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9,43(4):323-324
[2]禹鳳普.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對患者胃腸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8):2926-2927
[3]劉坤鵬,邢寶平,王明治等.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8,12(3):250-253
[4]董樹園.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中的應用及對炎癥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