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輝 李萍 時紅
【摘要】以孤東油田采油管理六區四化建設為背景,對四化建設中信息化應用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現場應用效果良好,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對其它同類油田四化工作的推進具有借鑒意義。
【主題詞】信息系統集成技術 指標 提高
孤東采油管理六區2017年1月19日成功通過“四化”項目部完工驗收。目前實現了參數自動采集和水量遠程調控、視頻實時監控,為新型管理區建設提供了信息化保障。信息化應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包括軟件系統調試問題多、硬件質量不穩定、外委運維不及時、自身運維力量薄弱、多參數組合預警誤報多、預警范圍窄、基站負荷不匹配等。造成無線設備故障率高、網橋相互干擾穩定性較差數據采集齊全率低、報警處置符合率、報警處置及時率指標下降、油水井數據修正率居高不下、多參數組合預警(泵漏、油管漏失、桿斷、管線穿孔、需調平衡、皮帶打滑)誤報多,影響信息化提升水平。本文以孤東采油六區四化建設為背景對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進行研究探討,總結出了各項改進信息化應用效果的方法與技術。
1 基本情況
孤東采油管理六區自2015年啟動“四化”建設以來,按照采油廠總體部署,分為新老區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兩個階段,先后實施了油井“四化”改造、配水間治理改造、網絡建設、管理區生產指揮中心部署、軟硬件調試上線等工作,實現了全過程采集監控、全過程分析預警、全過程優化調整、全過程指揮管控。
截止目前,采油管理六區共建成生產指揮中心監控室1座,區域鐵塔3座,改造上線油井316口,水井138口,計量站22座,配水間19座,完成單井視頻監控96口,區域監控3處。生產指揮中心監控室服務器3臺、監控大屏1套、操作終端8臺、不間斷電源1套。部署了SCADA采集軟件、區域生產指揮系統、綜合視頻平臺。
2 信息化應用及分析
2.1信息系統集成應用
從生產監控模塊的實時數據采集、視頻實時查看,到生產動態的班報、日報的匯總,再到油井工況變化的報警預警,針對出現的問題在生產管理模塊得到數據分析,最后由調度下達整改指令,采取應急預案,多專業協同管控,按照生產類別,集中討論,統籌決策,科學制定方案,指揮到班組、崗位運行實施,提高油水井時率、時效。
2.2生產參數自動采集轉儲入庫
"四化"建設以來,生產參數實時自動采集轉儲入庫,使得油田生產、動態資料更加實時、準確。減少了日常資料錄取、紙質報表的人工填寫等簡單重復性工作,優化了人員結構,具體如下:
2.3生產動態實時采集實時反饋
通過電子巡檢、視頻巡檢、實時參數報警能夠更加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2018年指揮中心注采監控崗共發現問題333項,其中包括:泵漏2次,變頻柜故障跳閘200次、變壓器零克故障13次、增壓泵電路故障3次、電機故障8次、明線打火3次、管線穿孔16次、油管漏失13次、地層出砂1次、封隔器失效2次、氣鎖1次、桿斷脫47次、毛辮子斷4次、皮帶斷15次、懸繩器方卡子擼4次、曲柄銷子故障1次。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提高了采油時率,增加了經濟效益。
2.4移動巡檢實時單兵指揮
采油管理六區特制定了相應的單兵指揮管理細則,細則中規范了各崗位的崗位職責以及工作流程,為更好發揮單兵指揮的模塊功能,提供了有力的管理依據。如下圖:
2.5多參數組合預警系統應用
通過SCADA及生產指揮系統對所轄油水井功圖、產量、壓力、溫度、電流、電量、瞬時、水量等8項生產參數分析,建立生產異常的報警預警體系,實現全流程、全過程的參數管控,為故障隱患的超前發現、超前分析、超前處置創造條件,進一步提升油藏開發效果。
2.6全方位運維提升實效
2.6.1管理區成立"四化"運維小組,加強專業培訓,實現多專業協同管理,提高運維效率。
2.6.2制定管理區運維管理細則,實施月度考核并不斷加以完善。
2.6.3推行運維體系模式化管理。通過監控崗報警預警、管控崗指標考核分析、注采站現場發現三個方面發現"四化"存在問題,再通過生產指揮系統運維模塊提交運維工單直達運維單兵,運維人員現場排查解決問題后填寫運維臺賬,同時將反饋結果匯總編制典型故障手冊。
2.6.4積極協調合理統籌外委施工單位工作量,協調配合通海天藍公司及勝利軟件公司在硬件維修及軟件維護上及時整改問題提高時效。
3 信息化應用評價
3.1油水井數據采集齊全率穩步提高。
3.2巡檢及報警處置指標整體改善.
3.3閾值設置合格率趨于合理
該指標2018年維持在99.5%以上,偶爾個別溫壓變離線,導致閾值無法設置進儀表。
3.4自動入庫率:數據采集齊全率*(1-油水井修正率)*100%。
該指標主要受采集齊全率和油水井修正率影響,從變化趨勢看通過指標明顯上升。
3.5設備完好率:2018年上半年該指標維持在95.0%-98.5%之間,通過加強運維力度,設備完好率明顯上升。
3.6油水井數據修正率
從變化趨勢看二季度一直穩定在1.5左右,通過運維力度的加強使得設備故障減少,數據采集更加精準,修正率再次明顯下降。
4 結論
1.信息化系統集成應用多專業協同管控,提升了技術指標提高了油水井時率、時效。
2.所有數據無需人工錄取,實現實時數據采集,減少了錄取數據人員,降低人工、材料成本。
3. 設置多參數組合預警誤報較多,井組含水上升、井筒結蠟、光桿緩下、電網故障組合預警有待開發。
4. 手機移動端生產指揮系統的功能和功圖算產軟件需與開發商結合進行整改。
【參考文獻】
[1]葉茂林,孫志恒.企業信息化管理及應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375.
[1]馬朋舉.勝利油田生產管理系統優化研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