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銀香 郭媛
摘要:塔河碳酸巖鹽油藏儲集體形成及空間展布的復雜性,表現在儲集體三維空間的復雜性,縫洞體連通關系的多樣性以及油水關系的復雜性,部分井油井可能會出現排出一定水后含水下降,或是注水初期排水,后期甚至不含水的現象。借鑒排水采氣的基本思路,生產中采用排水采油工藝礦場試驗和研究,為底水油藏的高效快速開發提供新的開發思路和開發方法。
關鍵詞:碳酸鹽巖油藏;儲層復雜性;含水上升;排水采油
現場實踐生產中,有時含水只是假象,儲集體內剩余油豐富。對于一些已含水井,當排水量達到一定值時,油井可以重新恢復無水生產。對于這種形式的井,若降低采液量來減緩含水上升的速度,無疑不利于油田的高效生產。結合地質資料及生產特征,認識排水采油的生產工藝有利于油田的高效生產。
1 排水采油生產方式
塔河碳酸鹽巖排水采油方法及原理不同于其他油田,由于塔河碳酸巖鹽油藏儲集體形成及空間展布的復雜性,存在一定封存水、鉆遇油水界面、隔油式、隔水式儲集體,油井可能會出現排出一定水后含水下降的現象,稱為排水采油。
1.1鉆遇油水界面
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油水關系復雜,直接鉆遇水體的概率高。鉆遇油水界面如圖1(a)。
生產過程中表現為供液較充足,一直含水,累產水油比較大,關井壓錐效果差;區域具有一定水體。抽水一段時間后,油水界面下降,含水逐漸下降為0%。此類井小工作制度排水,產油期間需小工作制度控制。
1.2鉆遇儲集體下部
鉆遇儲集體下部即井眼位置偏低的地質特征:一般處于構造的斜坡位置,或進山較深;地震剖面顯示產層段上部有異常反射體,如圖1(b)。
生產典型特征是注水排水、修井漏失排水,此類油井模型往往在注水排水后才得以驗證。初期排水一段時間后,含水逐漸下降,后期采油。此類井可維持目前生產或深抽,后期注水考慮適當減少注水量。
1.3裂縫連接儲集體
裂縫連接的儲集體,注水采油或是修井后,井筒附近有部分儲集空間(微裂縫等)的油置換不出來,必須先將水排出,才能采出油。
裂縫連接儲集體包括近井以裂縫為主、裂縫串聯儲集體、裂縫并聯儲集體。這類井多數轉抽、深抽后能穩定生產,生產過程中含水波動。
近井以裂縫為主的井,如圖(c),初期供液較差且含水,基本無自噴期間。此類井轉抽、深抽、連續生產等排水方式,啟動遠井滲流空間。
裂縫串聯儲集體的井,如圖(d),注水替油失效后轉抽、深抽生產較穩定;生產過程中含水波動,可以長時間維持帶水生產。這類井在生產上表現形式多樣。
裂縫并聯儲集體,此類型油井較少,因目前認識的手段有限,只能通過生產特征推斷。生產特征上表現出較強的規律性。這類井待系統達到一定的平衡,維持。
2 塔河油田排水采油實例分析
塔河A井酸壓完井,注水指示曲線顯示近井為定容特征。2013年1月關井期間,液面由2100m漲至套壓6MPa,顯示能量得以補充,溝通遠井儲集體。產油期間折算套壓6MPa,產水期間套壓為0,推算產油、產油期間地層能量基本相同,兩者交替主產出,該井在生產過程中含水呈周期性變化,如圖2。根據地質資料和生產動態數據,建立油藏概念模型,如圖3。
3 結論及建議
1)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油水關系復雜,具備排水采油的基本地質條件,應加強新井測試期間井流物分析和各項資料錄取,加大排水采油工作力度,深挖油藏潛力。
2)底水水體能量強的井進行排水采油效果不理想。對于排水采油的井,優先水體能量弱,且水體大小有限的井。
3)在排水時機方面,排水越早越好;而排液量需要優化,過大過小都不利于提高開發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群超.底水油藏高效開發的一個成功實例[J].中國海上油氣,2007,3(19).
[2]姜昊罡,康紅兵,吳波等.塔河油田水錐探討[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6,17(4):233-238.
[3]胡文革,李相方.塔河油田碳酸鹽巖縫洞型油氣藏排水采油實踐[J].新疆石油地質,2012,33(4):461-463.
[4]王錦云.排水采油求穩產[J].石油鉆采工藝,1982:51-55.
[5]彭得兵,唐海,呂棟梁等.陸9井區呼圖壁河組油藏雙層完井排水采油油層厚度下限研究[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32(4):49-52.
[6]彭得兵,唐海,呂棟梁等.隔夾層對薄層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動態影響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4(4):36-38.
[7]彭得兵,唐海,呂棟梁等.薄層底水油藏油水層滲透率對排水采油動態影響研究[J]. 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114-116.
[8]伍增貴, 張輝軍, 張義堂.雙層完井技術提高底水油藏開發效果[J].石油鉆采工藝, 2007, 29(1):103-106.
作者簡介:
操銀香(1986.12—),女,漢族,湖北武漢,油藏助理師,2013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專業,現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從事碳酸鹽巖油藏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