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恬熙




2018年,意大利葡萄酒進口量相比2017年沒有太大變化,但進口額呈現4.92%的增長,均價也有所提升,整體市場份額達到6.3%。預測增產不會帶來價格的變化,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總體形勢樂觀。
根據中國葡萄酒與烈酒進出口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據報告》來看,意大利原瓶裝葡萄酒進口量相比上年變化不大,為3603萬升。進口額同比增長了4.92%,達到1.685億美元。均價為4.68美元/升,同比上漲4.92%,市場占比為6.3%。
結合中國海關發布的2018年度葡萄酒進口數據可以看到,意大利葡萄酒的進口額在去年上半年的增長一度達到25.45%。但是到了第三季度增速明顯放緩,直到第四季度,進口額出現明顯下跌。第四季度正逢中秋、國慶以及元旦的銷售旺季,但數據上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意大利葡萄酒在各大平臺數據如何?旺季不旺有何原因?增產是否會帶來2019年價格的下降?請看本文分析。
大數據看市場
根據“酒咔嚓”《中國葡萄酒市場搜索數據報告》,意大利酒的用戶搜索率排名已經從2015年的第六位(搜索占比5.5%)穩步上升到2017年的第三位(占比8.2%),僅次于法國和澳大利亞。但是到了2018年,前10個月的排名雖依然在第三位,但搜索占比已經有所下降,為7.5%。同時,在產區排行榜中,意大利排名最高的產區是托斯卡納(Toscanv),但也僅在第12位,其次是在第17位皮埃蒙特(Piemonte)。也就是說,排名前十的葡萄酒產區中并沒有意大利產區的身影。由此可見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仍處于相對“小眾”的位置。
根據百度、京東、天貓上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意大利葡萄酒在電商平臺占比過于平均。在百度和京東兩大平臺上,2018年意大利葡萄酒的搜索占比率非常一致,都在5.7%左右。相比之下,法國葡萄酒在這兩個平臺上的搜索占比差距接近25%,在百度上占比高達47%。
從酒款數量占比來看,在天貓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上,意大利葡萄酒占比5%-6%,差別不大,各價位酒款數量占比也相對平均。而在銷量上,京東平臺百元以下的低端酒銷量明顯更高,中端酒則在天貓上的銷量更有優勢。可300元以上的高端酒銷量均不足10%,京東上更是僅有2.84%。過于平均的數據體現出消費者對于不同價位葡萄酒興趣相當,側面反映出認知度仍有待提高。而不同價格在銷量上的差異,可以看出意大利葡萄酒在高端市場上號召力仍不足的現狀。簡而言之,雖然意大利葡萄酒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歡,但在中國市場整體表現似乎仍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旺季不旺,有何對策?
綜觀前文數據,意大利葡萄酒面臨的問題包括:相對小眾、認知度有待提高、號召力仍然不足。除此以外,庫存酒積壓、行業競爭愈加激烈以及匯率波動等原因,也導致了意大利酒2018年進口量持平,以及第四季度出現旺季不旺的情況。
首先,隨著葡萄酒關稅及國際貿易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從事進口葡萄酒行業越來越容易,不少企業紛紛進入酒行業試水。2017年,中國就已經有5909家企業從事進口瓶裝酒貿易,而經營進口葡萄酒業務的企業多達3萬家以上,2018年更甚。有從業者表示:2016、2017年葡萄酒進口量迅速上漲的原因不是喝酒的人多了,而是賣酒的企業多了,這也導致整體庫存增加。到了2018年,庫存達到飽和,大量的庫存酒需要處理,因此整體進口量下滑。
其次,經歷了幾年的持續增長和發展,各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比越來越大,競爭更加激烈,增速未來幾年或許有逐漸放緩的趨勢。盡管近兩年的進口數據相對樂觀,但也很難改變如今供大于求的市場現況。此外,2018年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不少企業的采購預期更加謹慎。
“2018年中國市場的增長沒有達到酒商的預期,其實是大家公認的一個現象。”意中商貿聯合會的葡萄酒培訓師張鋒Franco,對意大利葡萄酒在2018年的表現作出了分析。在他看來,雖然中國海關在4月份和美國開始貿易戰之后,不再公布官方進出口數據,但從很多側面數據體現,整體葡萄酒的進口形勢有非常大的變化:法國酒和西班牙酒全年數據的大幅跳水,智利、澳洲的迅速增長,相對產品多樣的意大利在中層基本保持持平,這也是中國這樣一個葡萄酒初級市場正常的調整階段。
意大利葡萄酒在這樣的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也表現出非常大的差異,比如優質的進口商,選擇高性價比的產品,控制合理的利潤空間,并且有意大利酒莊方面的有力支持,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而盲目跟風增加產品,對市場把控不準確,進口了太多同類產品的進口商,就面臨產品滯銷的現象。
那么,如何提升中國消費者對意大利葡萄酒的認知,培養其消費習慣? Franco表示:前兩年我們談到意大利酒時面對的主要問題,兩個最大的方面,一個是產品差異:高酸、高單寧的產品不太適合中國的初級消費者。另一個方面是缺少市場推廣。這兩個問題在2018年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觀。而在產品方面,中國進口商開始引進一些南部高性價比、濃郁奔放的葡萄酒,另外風干系以阿瑪羅尼為代表的葡萄酒深受中國終端市場的喜愛,并已經在市場上有了穩定的位置。市場推廣方面:意大利越來越多的官方機構、組織開始在中國舉辦高質量的葡萄酒系列活動,已經初見成效,當然還需要持續的后續工作,才能帶來持續的效益。
AWSEC教育機構項目經理及葡萄酒講師陳成懿Jerry也提醒酒商:意大利酒的復雜性是很多人駐足不前的原因,因此在推廣方面要盡量化繁為簡,將長而復雜的意大利名轉為縮寫或是翻譯成上口又好記的中文名。如果能夠巧妙地利用意大利酒高酸的口感,適宜配餐的特性,結合中國菜做推廣會更加接地氣,給消費者留下印象。
意大利的增產,是否會帶來價格的下降?
關于2019年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的趨勢,人們有各種猜測,最直接的就是價格的變動。那么2018年意大利葡萄酒的增產,是否會帶來價格的下跌呢?在Franco看來,意大利葡萄酒的價格要從兩個角度分析。第一是從進口商、采購商角度來分析出廠價,在歐洲經濟整體疲軟的大環境下,意大利葡萄酒的出廠價近幾年都在穩定而緩慢地增長,2017年歐洲大面積減產更使價格上漲,2019年不會下降,整體會基本持平,西西里、普利亞等熱門產區還應會持續走高。另一個角度是中國終端消費者面對的終端采購價格,隨著意大利葡萄酒的熱度增加,進口商的數量明顯增加,意大利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在穩步增加,進口商經銷商會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消費者會有更多的產品選擇,這樣的環境下,經銷商必須作出更大的讓利和更多的推廣活動,終端葡萄酒價格會略有下降,也就是說消費者會得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北京憶麥國際酒業總經理吳吳也表示,增產在價格上的表現預計微乎其微,尤其十年來經歷的幾次大增產,歐洲從未出現過大幅度降價的表現,主要原因有3點:
1從歐洲大環境來看,意大利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較高,近幾年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意大利進口酒長期保持每年2%-5%的價格上漲:
2意大利生產商也會從經營策略的角度考量,在去年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部分酒莊甚至有40%左右的減產,但出于保護客戶的策略,生產商并沒有大幅度漲價,因為考慮的是長期利益。大幅度減產時,廠商不會一次性把價格提升,而是會通過后期一點點拉平前一兩年的損失:
3對一些意大利的知名產區來說,本身就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不會出現主動降價的情況。
產量無疑是價格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結合到歐元匯率的變動和海運費的影響,意大利葡萄酒進口到中國的價格相比2018年,預計不會有太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