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銷售費用高企,一直是被廣為詬病的行業難題。面對醫藥市場的不合規行為,相關部門紛紛出手。去年底實施了“4+7”城市藥品帶量采購政策,今年9月起正式全國擴面;財政部年中發布了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通知,銷售費用排名靠前的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恒瑞醫藥等企業均在名單之內;交易所上半年針對醫藥行業多家公司的銷售費用合理性等問題開展問詢工作。
? 然而,藥企銷售費用卻不降反漲。近日,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據統計,上半年A股醫藥企業中銷售費用超過10億元的有41家;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制藥、恒瑞醫藥、科倫藥業、白云山、華東醫藥、華潤三九、健康元等9家的銷售費用均超過20億元;有14家藥企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超過100%;有30家藥企銷售費用占到其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
?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藥品帶量采購對減少醫藥購銷中間環節營銷成本、實現藥品降價、擠出招采環節水分等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但短期內還很難看出效果。
“從企業層面來說,藥品帶量采購可減少醫藥購銷的中間環節,降低營銷成本,讓盈利合規化。但‘4+7’帶量采購相對而言范圍有限,不排除一些藥企在全國帶量采購前加大營銷力度。”某資深行業研究員表示,“隨著帶量采購全國擴面,其影響會更大,從而有效實現藥品降價,完善招采機制,解決招采領域的不規范行為。”
(摘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