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通報稱,抽檢了50批次貴金屬首飾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兩成。這些不合格黃金制品,涉及周大生、中國黃金、中國珠寶、中國金店等知名品牌。
專家表示,當前金飾品市場中有很多貓膩要當心。
? 一是加工清洗有貓膩。通常情況下,加工或清洗中會有一些黃金被損耗掉,但損耗是微乎其微的。如果用“王水”清洗,金飾就能減肥一大圈。二是印記背后有貓膩。金屬首飾的印記是指打印在首飾上的標識,根據(jù)相關國家標準,印記的內(nèi)容包括廠家代號、純度、材料等內(nèi)容。有不良商家故意生產(chǎn)無印記或者標志內(nèi)容不符規(guī)定的飾品。三是稱重時有貓膩。黃金價格透明,進貨渠道統(tǒng)一,所以大部分金店利潤不高,但一些不法店主利用秤的誤差截留、克扣買主黃金。四是用料里藏貓膩。有的千足金飾品摻雜使假,偷梁換柱。比如摻入銥、釕等密度較大但價格較低的金屬,一克黃金300元至400元,一克銥50元至90元,有廠家把銥摻到黃金中,如果只兌上一點,不影響顏色,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成本就下來了,由此牟利。? ? ? (摘自《經(jīng)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