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榮

【摘 ???要】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方法用于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分析我院骨盆及髖臼骨折患者54例,抽簽法分觀察組(改良Stoppa入路)與對照組(傳統髂腹股溝入路)各27例,比較手術指標與骨折復位效果。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與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引流量較少,骨折復位效果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骨盆及髖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術能縮短手術與住院時間,減少出血量且提高骨折復位效果,值得借鑒。
【關鍵詞】 ???改良Stoppa入路手術;骨盆骨折;髖臼骨折;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288-01
經調查發現,骨盆與髖臼骨折是由嚴重高能外傷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兩種骨折類型同時發生,具有較高致殘率,患者表現為強烈疼痛或活動受限等癥狀,病情加重可能影響生活質量。隨著醫療事業發展,臨床治療該病癥患者以手術為主,以骨折情況為基點合理選擇手術入路能為手術成功提供重要前提條件,常用選擇是改良Sto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分析比較兩種入路方式差異性,便于提高手術效果[1]。為分析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方法用于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回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盆及髖臼骨折患者54例,觀察組(n=27):男16例,女11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4.82±7.15)歲;其中骨盆骨折18例,髖臼骨折9例;對照組(n=27):男17例,女10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34.87±7.21)歲;其中骨盆骨折15例,髖臼骨折12例。比較兩組年齡或骨折類型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髂腹股溝入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選髂嵴前方為手術切口,沿著腹股溝韌帶聯合恥骨3cm位置將皮膚與皮下組織切開,對髂肌與腹外斜肌附著點剝離,充分暴露至骶髂關節,直到抵達腹股溝管外環上方,將神經與精索分離,以恥骨聯合上方為基點將聯合腱與腹直肌肌鞘切斷,對髂腰肌、血管神經、腹股溝韌帶與精索進行分離,外側窗顯示髂窩至骶髂關節,內側窗對閉孔上緣與恥骨上支顯露,中間窗是操作窗口,對坐骨棘、髖臼前壁、恥骨上支外側與閉孔上緣充分暴露,采取重建鋼板與螺釘實施骨折固定。
觀察組實施改良Stoppa入路,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以腹部正中縱形為手術切口,將皮膚與皮下組織切開,沿著腹部白線將腹直肌切開,鈍性分離腹膜外間隙,向后上拉盆腔臟器,確保恥骨聯合骶髂關節的骨盆緣能充分暴露,向后顯示至坐骨大孔內側緣,確保四邊體與骶髂關節前房的骨盆緣能完全顯露,剝離時對腹壁下血管交通支(死亡冠)高度重視,將其結扎,采取重建鋼板與螺釘實施骨折固定。
兩組術后給予適量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
1.3 療效評價
手術指標:測定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與住院時間。
骨折復位效果:參考MAtta(髖臼骨折復位質量影像學)與Pohlemann(骨盆骨折復位質量影像學)評分標準[2],滿意:術后骨盆X線片顯示,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小于4mm;良好: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4-10mm;一般: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11-20mm;差:大于20mm,復位有效率=滿意率+良好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方法選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手術指標)(x-±s),t檢驗。計數資料(骨折復位效果)[n/(%)],x2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與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引流量較少,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骨折復位效果觀察組(n=27)滿意14例,良好6例,一般6例,差1例,有效率96.29%;對照組(n=27)滿意11例,良好5例,一般4例,差7例,有效率74.07%,X2=5.2826,p=0.0215,觀察組骨折復位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
3 ???討論
骨盆與髖臼骨折是由外界暴力造成的,治療目的是對關節結構進行重構,促進關節面平整且達到解剖復位目的,促進關節功能早期恢復正常,合理選擇手術 入路是獲得良好手術效果的前提條件,直接影響骨折復位質量,傳統髂腹股溝入路存在手術時間長且創傷小等缺陷,視野顯露不充分造成操作空間較小,使得骨折復位效果欠佳。
有研究報道,改良Stoppa入路手術能充分顯露該病癥患者手術部位,提高骨折骨位效果,具有切口短、創傷小與并發癥少等優勢,對骨折斷端顯露,無需對腹股溝管顯露,避免對軟組織造成干預,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便于良好的骨位髖臼四邊體,通過一個切口同時復位固定雙側髖臼,在骨盆位置放置鋼板便于鋼板塑形,同時術者位于患者對側便于直視下對準骨折頂部,頂壓骨折且提高復位效果,充分顯示死亡冠血管對其結扎,避免術后發生大出血情況,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與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引流量較少,骨折復位效果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與張永剛,楊軍琪,劉鵬等[3]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骨盆及髖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術能縮短手術與住院時間,減少出血量且提高骨折復位效果,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葉茂,鄒毅,張玉峰等.改良Stoppa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04):392-395.
[2]馬甲升,姚占川,岳建明等.改良Sto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在骨盆及髖臼骨折手術治療中的對比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19,41(03):220-222.
[3]張永剛,楊軍琪,劉鵬等.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溝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療效及對圍術期炎癥因子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