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安徽籍男子在武漢街頭行走時,突發腦出血跌坐在地,5名路過的大學生錄像取證后救人。被救男子的妻子表示,醫生查明,其丈夫臨時腦出血,如果再晚幾分鐘來醫院的話,他可能性命不保。5名大學生“先錄像后救人”在網上引發熱議。
救人如救火——有人說,救人如救火,十萬火急的事,絲毫不能延遲。做好事就應該義無反顧,不應該患得患失,生死關頭,還在三思而行,很可能錯失最佳搶救時間。
是見義智為——有人說,“先錄像后扶人”體現了一種理性自保意識,可以理解為一種見義智為,絲毫無損見義勇為的道德標桿和現實價值。而這種行為相較社會上廣受質疑的“扶人被訛詐”和“見義勇為身陷訴訟”等事例,無疑更是一種理智的見義勇為和充滿智慧的道德踐行。
折射誠信焦慮——有人說,大學生拍照取證行為,折射了事件背后社會誠信焦慮。如果社會的誠信度受到摧毀,必然會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學生們這么做,是迫于碰瓷和被訛詐的潛在風險。
為見義勇為提供保障——有人說,讓更多人愿意擔起責任見義勇為,絕不能僅僅靠空洞的的道德倡議,而是要從技術層面提供一系列抵御風險的保障。從長遠來說,還應該提升道德水平,用法律法規和規則意識的普及,來重塑人與人之間的誠信。
(綜合光明網、《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