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兒童的發展、兒童的生長,就是理想所在。”近幾年,在園本課程建設的路上,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紅旗樓幼兒園始終秉承“以幼兒為中心”的核心理念,“讓幼兒的思想看得見,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讓幼兒的經驗看得見,讓幼兒的愿望看得見”,在邊實踐邊研究中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更好地完善和創新主題實踐活動園本課程。同時,作為公辦園,我園還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引領和帶動周邊民辦園突破發展瓶頸,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
園本課程從“文本式”轉向“行動式”
2015年年底,參加市教育局基教科組織的“什么是園本課程”研討會后,我們開始思考和構建我園的園本課程。2017年4月以來,我園進行了一系列園本課程的改革。兩年多的時間,逐步形成了以月主題為線索,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層級目標為依托,以孩子們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為學習方式的主題實踐活動園本課程。
樹立完整的課程觀念。堅持“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打破既有的固定一日活動時間安排表,從細化的課程計劃轉變為彈性的課程計劃,從行政監督轉變為教師對課程的自我調控,把真正的自主權交給老師和孩子們。教師能夠更合理有效地利用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教育契機,追隨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堅持“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們園本課程實施的關鍵轉變。要把這種精神體現到一日生活中,盡可能用這種意識來開展活動。
堅持“兒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兒童觀。這個觀念的確立有助于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幼兒為中心”的思想轉變,教師們把工作重心落在觀察和解讀兒童的行為、思想上,更能夠給孩子們提供寬松、愉悅、尊重、平等的學習生活氛圍,走進孩子的內心,看到每個孩子自我學習和成長的力量。
堅持“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的兒童學習觀。這種兒童學習觀的樹立可以幫助教師改變“集體教學是孩子們學習的主要方式”這一教育觀念,從“我來教你”到“孩子們主動學”,從單一的“集體教學”到“區域活動、個別活動、親子活動、網絡平臺”等多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明確課程就在孩子的生活里、在孩子的行動里、在孩子的游戲里、在觀察和解讀孩子們的過程中,尋找真正屬于孩子的本真教育。
清晰園本課程的實施路徑。制定靈活的課程方案。由幼兒園教師結合園所特色文化、幼兒園培養目標、季節變化、本土文化、幼兒發展需求等共同制定月主題。比如:9月——愛心對對碰;10月——探索玩玩樂;11月——故事大觀園;12月——家鄉文化展。在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尋找孩子的興趣生長點,不斷引申和擴展出層次更深或更廣的活動主題和內容。
形成豐富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建構的過程中要把握幾個原則:連續性與順序性、生活化與游戲化、統整化與彈性化。如11月——故事大觀園。走進故事的世界,了解故事里的故事,從欣賞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創編故事,到建立圖書館、自制小書、修補圖書、親子小劇場、親子閱讀,讓孩子在想講、會講、能講中獲得自信與快樂。
延展多樣的課程形式。比如區域活動、集體活動、親子活動、家長助教、家教平臺等。
建立過程性園本課程資源庫。一是搜集文本資料,建立班本課程檔案,包括課程方案、內容、總結與反思、幼兒成長檔案等;二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推送,從以幼兒園整體的園本課程呈現變成以班級為單位每月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使園本課程的呈現內容更為豐富。
園本課程的豐富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面和諧發展,讓孩子更快樂。園本課程的不斷深化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師更專業。園本課程的實施提升了家園共育的質量,令家長更滿意。
區域帶動? 發展共贏
2015年年初,張家口市橋東區教育局提出“幼兒園連鎖化”的戰略發展理念,要求公辦園帶動民辦園發展。于是,我與蝴蝶幼兒園、春光幼兒園等6位民辦園園長在橋東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的促成下,牽手成立了“劉春霞名園長工作室”,直接把目標定位在“構建新型的學習共同體,促進區域學前教育的發展”上,開啟了“區域帶動、發展共贏”的嶄新局面。
專業引領,在思想碰撞中更新觀念。開展園長管理沙龍活動。園長管理沙龍是園長管理經驗交流、碰撞的一個極好平臺。名園長工作室結合各園發展中的困惑及突出問題,先后開展了“如何做好幼兒園家長工作”“教師專業化成長”“特色文化”“后勤精細化管理”“幼兒園團隊建設”“幼兒園工作總結”6期園長管理沙龍,使民辦園園長的辦園理念逐步提升,辦園方向更加明晰。
走出去學習,拓寬思路。先后3次組織工作室成員到北京進行幼兒園管理專題學習及實地參觀幼兒園交流學習,到張家口市宣化區觀橋幼兒園及新起點幼兒園參觀學習,到天津華夏未來幼教集團研學,開闊大家的視野,加深園長間的感情,增強了工作室的向心力。
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先后對工作室幼兒園的教師們進行了“區域及自然角的創設”“主題環境的創設”“園本課程建設”“新入職教師的成長”“師德”“情緒管理”等專題培訓,促進民辦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搭建平臺,形成互助式學習共同體。開展跨園結對幫帶活動。為切實發揮公辦園的示范輻射作用,促進民辦園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提高,我園9位骨干教師與9個民辦園的18位教師組成幫教對子,形成“一帶二”的跨園幫帶模式。
公辦園向民辦園全方位開放。通過觀摩行政例會、參觀幼兒園環境、觀看戶外體育活動、參與“區域活動”“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室外自主游戲活動”、觀摩家長助教活動及食堂人員崗位練兵活動等,在規范管理、隊伍建設、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理念上給予民辦園很大的啟迪和幫助。
民辦園間開展園際交流。以“科學保教”為視角,從園長介紹、教學或特色活動展示、環境創設上來現場診斷各園辦園方向和保教人員業務素養的發展現狀。開展“園本教研觀摩研討”活動,從了解園本教研的理論層面開始,從參與我園園本教研起步,每所民辦園均開展園本教研活動,邀請工作室成員參加并作出評價。這種互動式的學習交流,給各園帶來了動力和活力。
4年來,“劉春霞名園長工作室”不斷發展壯大,幫帶園的辦園思路更加清晰,園所文化更加凸顯,教師素質逐漸提升,幼兒入園率穩步提高。通過張家口市橋東區“名園長工作室”的有效帶動,已形成民辦園與公辦園、民辦園與民辦園之間互幫互學、積極創新、共同前進的新潮流。這種“優質資源共享、專業引領發展”的新型學習模式,將促進區域內學前教育的更大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紅旗樓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