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秀平

五彩繽紛的花兒在綠葉映襯下,盡顯婀娜多姿。挺拔的大樹枝繁葉茂,靜靜守護著嬉戲的孩子們。鳥兒自由飛翔,怡然自得。這是它們的樂園,更是孩子們的樂園。讓幼兒回歸自然,讓每一處環境都與幼兒心靈“對話”,使幼兒在與環境的充分互動中陶冶情操、探究新知。
學前教育是人生第一個教育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學習的開端。北京明天幼稚集團在二十多年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與創新。尤其是2015年,集團在教委及新任領導班子的領導下,提出“求真、立美、至善”的文化內涵,走繼承、創新的內涵發展道路。在統一的文化引領下,七幼沙溝園以生態特色建設為抓手,找準幼兒園發展的契機和突破點,打造生態特色幼兒園。
文化溯源,構建發展理念
且行且思,確定園所特色定位。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為統領,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集團文化為核心,我園利用自身地域優勢,踐行陳鶴琴先生“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將園所的特色定位為“打造生態特色幼兒園”,與辦園理念“走進綠色童年、快樂幸福成長、放飛綠色夢想”遙相呼應。
生態是一個系統,追求的是和諧共生,這也正是園所特色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觀。我園從文化建設入手,凝聚力空前高漲,人際關系和諧,教職工工作積極,良好的師德贏得了家長對教師團隊的高度認可和尊重。全體教職工秉承“上下同欲者勝”的信念,充分發揮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潛力,用敬業與專業出色完成工作任務,體驗到教育實踐的成功帶來的職業幸福感,良好的人文環境培育了我們的綠色情懷。
以集團文化為核心,建構園所特色理念。第一,“求真”下的生態夢想。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求真教育由此而來。我園的“放飛綠色夢想”就是經過幼兒園的教育,培養幼兒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觀,對萬物有敬畏之心、探究之心、關愛之心,實現“求真”下的生態夢想。
綠色,代表的是希望,也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綠色也是生態的代名詞之一。生態夢想,象征著孩子們生機勃勃的成長,象征著孩子們對和諧、自然、和平、溫暖、友善的追求。這正是“求真”的目標。
第二,“立美”下的生態成長。“快樂幸福成長”就是“創設體驗式教育環境”,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享受生命,實現“立美”下的生態成長。
立美教育是通過“施教于美”的過程,達到“立美育人”的目的。我園秉承“立美”的集團文化,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美的種子。“立美”下的生態成長就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初步能力,既保證身體健康,也要保證心靈和美,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第三,“至善”下的生態交往。“走進綠色童年”就是“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實現“至善”下的生態交往。至善,意思是“最崇高的善”,出自西漢戴圣的《禮記·大學》。幼兒園旨在用濃郁的人文精神和溫暖的教育情懷,尊重、敬畏每一個純潔的小生命,通過“親親——愛親人、仁民——愛教師、愛物——愛萬物”,營造和諧共生、友愛互助的園所生態系統,使孩子具有感恩的善行、價值的承擔、積極向上的行為標準。
行動研究,探索特色發展路徑
《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中指出:幼兒園的課程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幼兒園有準備的環境中發生的,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并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的總和。特色課程是園所特色建設的重要核心內容,我園以生態特色課程建設作為實施途徑,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在集團課程框架基礎上形成特色生態課程框架,研發園所生態特色課程。
環境浸潤,育人于無形。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具有易變性和反復性,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這意味著在開展生態教育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奠定了幼兒園進行生態教育的“綠色基礎”。我園力求將特色融入環境,創設自然和諧的園內公共環境。2017年下半年,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我園對原有花園進行改造,從施工到建成,總園長4次親臨現場進行指導,在理念、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最終打造的戶外生態特色教育環境,幽雅安靜、果木繁茂,有觀賞植物園、動物園、溫室大棚等。五彩繽紛的花兒在綠葉映襯下,盡顯婀娜多姿。挺拔的大樹枝繁葉茂,靜靜守護著嬉戲的孩子們。鳥兒自由飛翔,怡然自得。這是它們的樂園,更是孩子們的樂園。讓幼兒回歸自然,讓每一處環境都與幼兒心靈“對話”,使幼兒在與環境的充分互動中陶冶情操、探究新知。
理念先行,育人于思維。教師的生態觀與生態意識,影響著幼兒生態觀的建構。教師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和愉悅的精神環境,營造積極的情感體驗氛圍,為師生群體和諧共生搭建生命舞臺。
課程載體,育人于活動。我園以自然生態為重點研究方向,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在特色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以實現幼兒的幸福成長為目標,以體驗式主題特色活動為載體,實現幼兒、教師、家長、園所的和諧發展。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教學內容,使幼兒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旨歸,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觀念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這正是我們的課程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通過開展生態體驗式的動物、植物主題活動,讓幼兒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體驗生命的律動與生機。
在園所特色建設過程中,我們有收獲,也有思考。在管理層面,我園樹立全局生態系統觀,實現園所與集團文化有效對接,使得集團的文化能夠在園所特色建設中得以落實。在教師方面,通過在特色課程研究中學習、交流、探索與實踐,教師樹立了正確的生態觀與生態教育意識,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逐步提升。在幼兒方面,體驗式生態主題活動都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現有發展水平及興趣點開展的,幼兒參與性強,活動中有更多探索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是一種對生命的教育,讓幼兒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在園所方面,幼兒園環境得以改善,家長對園所特色高度認可。在課程研究中我們取得了生態特色活動評價表、幼兒活動觀察記錄表等技術性成果。接下來,我園會進一步提升辦園水平,在集團總園長的帶領下,將幼兒園特色發展推上新高度。
(作者單位:北京明天幼稚集團七幼沙溝園)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