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姍 肖遙

【摘要】隨著國家十九大的召開,對土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分析其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特征以期提高對土地利用的指導作用顯得尤其重要。本文通過測算反映建設用地變化明顯的兩個指標:動態度、結構均衡度和優勢度,分析廣安區建設用地兩個個指標的特性,總結出其動態變化的特征,探究廣安區動態變化空間分異規律。通過分析發現廣安市廣安區開發過程中可能存在城鄉發展不協調,中心城區的帶動作用小,快速擴張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廣安區建設用地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布局提供決策和支持。
【關鍵詞】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空間分異
1廣安區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相關指標計算
1.1建設用地動態度
各類建設用地的變化能夠通過建設用地的動態度真實地反映。建設用地動態度表達式為:
公式1-1中,Sa、Sb分別為研究區域初期和末期某類建設用地的面積;Va、Vb分別為研究區域初末期時間段。當Va、Vb表示年份時,則R表示研究區域某類建設用地類型的年變化速度。
空間位置的固定和唯一性是土地動態演化最突出的特征。根據搜集到的研究區域在研究期間各類建設用地數據,對廣安區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進行測算。城鎮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0.07,采礦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1.03,城鎮工礦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0.10,村莊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0.00,交通水利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0.10,其他建設用地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動態度平均值為0.01。
1.2建設用地結構均衡度、優勢度
由于同一時期不同地區土地利用類型不同,或同一地區不同時期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為了比較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信息熵,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信息熵進行了比較,故引入土地利用的均衡度(M)和優勢度(N),其計算公式如下。
M和N的取值范圍為[0,1],M值大小表明研究區域土地利用的均衡程度強弱,N值大小表明某一類土地利用在研究區域內起支配作用的強弱,n表示區域二級土地利用類型數量。
根據上述對建設用地結構信息熵的計算和區域二級土地利用類型數量的數據,對廣安區2011-2015年間建設用地結構均衡度和優勢度進行測算。2011-2015廣安區建設用地H(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分別為0.48,0.49,0.49,0.51,0.56;M(均衡度)分別為0.27,0.27,0.28,0.29,0.31;N(優勢度)分別為0.73,0.73,0.72,0.71,0.69。
2廣安區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特征
2.1廣安區建設用地動態度的變化特征
從不同建設用地動態度的平均值來看,變化差別較大。其中,采礦用地變化速度最大,達到了1.03%的平均值,居于首位,這主要是由于2014-2015年采礦用地的迅速擴張引起,拉高了采礦用地總的平均速度,礦業土地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原因發現,采礦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依據重點項目自身的需求,如在這個階段對廣安區川東北氣田的天然氣礦產資源項目的加快開發和配套建設,采礦用地的快速增加也意味著廣安區工礦企業的增加,并且正在轉型,向既污染小又經濟效益好的方向發展。另外,城鎮用地變化速度位居第二,平均值為0.07%,城鎮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隨著城鎮的擴張和城市化的加快,城鎮用地變化速度加快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鎮工礦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增長速度相同,平均值都為0.10%,城鎮工礦用地的速度集中反映了城鎮和采礦用地的總體變化趨勢為增加,交通水利用地的動態度變化是廣安區經濟增長的直接體現。其他建設用地變化速度位于倒數第二,平均值為0.01%,村莊用地變化速度最慢,基本保持無變化。
2.3廣安區建設用地結構均衡度、優勢度的變化特征
均衡度反映研究區的均衡程度,優勢度反映研究區某一類型土地利用的優勢程度。廣安區建設用地的均衡度和優勢度在往相反的方向變化,其中均衡度在2011-2015年穩步上升,年平均增加0.0076,與建設用地結構信息熵的變化趨于一致;優勢度與均衡度相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年平均減少0.0076,雖然均衡度與優勢度上升和下降的趨勢明顯,但從總體數據來看,變化范圍較小,速度也較為緩慢。廣安區建設用地均衡度和優勢度的變化表明,廣安區建設用地結構逐漸均衡、多樣化,即建設用地類型增加,多樣性增加。單一或幾種土地利用的優勢程度逐漸減弱。
3廣安區建設用地動態變化存在問題及對策
3.1存在問題
(1)區域動態度差距較大,城鄉發展不協調
通過對廣安區與廣安市發展速度的比較,發現主要原因是地級城市建設較晚,人口基數大,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科技人才相對稀缺,增長方式粗放,結構性矛盾突出。另外,鄉鎮之間的地形和交通便利程度差距也有所影響。目前,從四川省整體來看,廣安區仍是一個低收入、欠發達地區,應努力解決發展不足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2)中心城區帶動作用小
廣安區的核心集中在中部地區的城鎮,近年來,中部城市發展迅速,建設用地迅速擴大,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迅速。但綜合來看,中心城區周圍鄉鎮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部分鄉鎮發展緩慢,如廣福街道和化龍鄉,說明中心城區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較弱,輻射范圍較小。
(3)建設用地擴張可能引起生態環境惡化
從廣安區的動態變化特征可以得出廣安區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化率也在上升。在統籌整合交通運輸用地時時,容易對飲用水源區、水土保持區等環境敏感區造成破壞。并且若不保證能源產業用地,能源快速消耗,礦山生態環境難以恢復。
3.2解決對策
(1)挖掘中心城區帶動作用,促進鄰近鄉鎮發展
可以對廣安區中心城區按照組團式形式發展,先滿足城鎮片區的發展需求,再向南北延伸,盡力迎合周圍重點鄉鎮的特色經濟,如以農業經濟為主的龍安鄉的龍安柚、白市鎮的白市柚,以節約集約土地利用為主的花橋鎮和龍臺鎮。充分挖掘中心城區的潛力,帶動周圍鄉鎮經濟發展。
(2)優化城鄉用地結構
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保障城市土地的發展。加快工業集中區及周邊鄉鎮工業區的開發與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用地,規范和加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積極實施全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政策,挖掘建設用地存量潛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內部結構。
(3)開展環境治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大力開展土地整治工程和“沃土”工程,合理土地復墾,提出以電力為中心、水電為重點、天然氣穩步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效補充的方針,減少能源產業用地,降低消耗。協調土地利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促進工業企業集中發展工業園區,有效開展土地整治,做好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努力建設節約型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蕭鳴政.2007.《現代績效考評技術及其應用》(第二版)出版[J].中國人才,2008(09):70.
[2]譚文兵.對我國采礦用地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3,22(S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