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銳楠
“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于過去的自己。”這是文學大師海明威在《真實的高貴》這篇散文中對于高貴的定義。這精煉的一句話,透出了作者的穩重、務實、不浮夸,低調中的奮進,靜默中的激情。這些特質不正是為師者應該具備且傳承給學生的嗎?
自1996年走上講臺,轉眼間,我已走過二十余年的教學生涯。感受過荊棘的刺痛,品味過鮮花的芬芳,也收獲了桃李飄香的碩果。但總覺得自己依舊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夠有特色,只能隨浪花一起拍打海岸,然后淹沒在更大的浪濤之中。最近,我開始思考,該如何定位和不斷優化自我。
溫情的教育,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
我自認與學生關系一直很融洽,但一次與一個女生的對話激起了我內心的漣漪。她黯然地說:“老師,我覺得你不喜歡我。”我問她為什么這么想。她說,從我看她的眼神中捕捉到的。雖然,面對她我極力否認,但捫心自問,我好像是有點不喜歡她。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我無知無覺間的冷眼一定傷害了她吧?我心生愧疚。
恰巧看到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學生。”這令我醍醐灌頂。我將自己的教育風格定位為“溫情”,提醒自己放下對教育的急功近利,用溫情撐起一片天空,呵護生命的本真,讓每個學生釋放天性,守望和期待著他們美好的未來。
后來的一件事,讓我更加相信了“溫情”的力量。有一天,我進入課堂,發現有個學生大口吃著東西,那是個不大愛學習的學生。在與他目光對視時,“溫情”二字在我腦海盤旋而過,把原本想說的“上課了,怎么還吃?”變成了柔和的一句“慢點吃,別噎著”。那節課,他聽得極為專注。后來,他自覺做起了筆記,并做了好多單詞卡,連等車時都拿出來背。在不久后的考試中,他竟出乎意料地及格了。模擬考試,他的英語成績竟是優秀。畢業離校前,他送了我一張賀卡,除了感謝,他特別提到那次的事。他說:“大家都說您英語講得好,但我覺得您那句‘慢點吃,別噎著’是我聽到的最動聽的一句話。”我用溫情送出了六個字,它改變了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甚至可能改變他的人生。
個性創新的教學,給予學生蛻變的力量
教育教學,相輔相成。在教學中,我給自己定位的風格是“個性加創新”。微笑是我的名片,自信而率真、寬容且堅強。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在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給予他們正能量。教學上,我肯動腦、善學習、勤反思。每學期開觀摩課,我都要求自己必須有新方法、新思路,力圖不斷推陳出新,擔起名師示范引領的責任。
此外,通過“作業設計和應用研究”這一課題,我認識到,“作業”這塊領地大有可為。于是,我開始了大膽嘗試。學首歌怎么就不能是作業?它可以以英語為載體愉悅學生的心情。學英語自然要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常識,做些小報不更加生動有趣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能為更多學生蛻變成更好的自己助力,做他們“隱形的翅膀”,是為師者無上的榮光,更是無言的責任。為了不辱使命,我們必須率先奔跑在不斷優化自我的路上。教育,原來是在教會人高貴地活著。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第十二中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