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摘 ?要:幼兒時期是人創造力發展的萌芽時期,幼兒具有較強的潛能,并且隨著幼兒的成長,這種創造潛能會逐漸變化為具體的創造力。幼兒的創造往往不具備較大的應用價值,但是對幼兒個體的成長來講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關注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提出有效的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策略,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教育;創造能力;策略
在過去的幼兒教育過程,受到一定程度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幼兒教師的育人觀和育人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幼兒教育走向了誤區,越來越傾向于小學化,給幼兒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幼兒教育應當區別于中小學教育。教師應當使用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科學教育手段,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創造環境,使幼兒的創造潛能得到有效的釋放,為幼兒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教室環境
教室是幼兒學習、娛樂的主要場所。創設富有創造力的教室環境可以在幫助幼兒積累經驗的同時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能夠時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創設教室環境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根據幼兒園教室的客觀情況來創造性地使用地面、墻面、柜面等資源,創造出滿足幼兒興趣發展需求的教室環境。
比如,根據大多數幼兒都喜歡繪畫的天性,教師可以在墻面上布置黑板布,并組織幼兒展開相應的繪畫活動,讓幼兒能夠在班級里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繪畫天賦,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另外,在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教室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階段幼兒的身心特點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如對于小班的幼兒要注重教室環境的情景性,對于中班的幼兒要注重操作性,對于大班的幼兒則要注重探究性,等等,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出創造性教室環境的教育價值。
二、引導幼兒親近自然室外環境
自然環境是激發人的創造潛能的最重要源泉,但是在現在的幼兒教育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向著“精細”“科技”的方向發展,幼兒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各種高端的教學設備充滿了幼兒的學習與生活,對幼兒的創造能力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幼兒親近自然環境,引導幼兒了解基本的自然生態知識,使幼兒教育回歸生活。
比如,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命意識和科學態度,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種植類的小活動。可以讓幼兒獨立進行,也可以將幼兒分成各個小組,然后帶領幼兒在專門的種植區進行盆栽種植,讓幼兒經歷從種植到收獲的一整個過程。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還能讓幼兒獲得播種的喜悅,有助于拉近幼兒與自然之間的距離,使幼兒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生命現象,比起呆板的科技教育更能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三、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創造機會
由于缺乏直接的經驗,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和動作來認識周圍的現象的。因此,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只有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創造資料和探索空間,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幼兒產生創造成果。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創造條件,滿足幼兒的創造、成長需求。
比如,在手工課上,教師要將紙、筆、膠水、積木等幼兒經常會使用到的東西放到幼兒伸手可得的地方,確保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不會受到阻礙,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總之,幼兒所處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是需要一定的外力支持的。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負責人,需要積極為幼兒創造相應的條件,在保證安全、舒適、環保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創意,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的創設活動中來,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
教師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幼兒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會不自覺地對身邊的人進行模仿,而幼兒教師則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因此,為了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應當與幼兒建立起和諧平等的關系,讓幼兒從心理上感到安全和可靠,能夠自由地表達自身的見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并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幼兒教師要多方觀察幼兒,積極了解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探索幼兒的內心世界,找出合理的溝通方法,與幼兒達成共識,構建創造性的和諧課堂。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的主動權在于教師。鑒于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做到尊重幼兒、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和主體意識,關注幼兒獨特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讓幼兒感受到教師與自己是平等的,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放下戒備心,樂于展示自己的獨特想法,從而使幼兒的創造想法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幼兒未來創造能力的全面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針對幼兒創造能力的有效培育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幼兒教師要保持開放、健全的教育心理,重視幼兒身心的全面成長,為幼兒的創造能力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條件,提升幼兒教育的科學性,實現對幼兒的終身教育。
參考文獻:
[1]蘇淑英. 4-6歲幼兒創造力課程開發及效果評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2]高璇. 科學探究活動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