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覲麟 鄧曉進
8月26日,紫光集團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上展出了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其中包含了紫光云從“運營平臺動態展示”到“智慧園區”等多個創新解決方案與前沿成果,分享了部署與落地經驗。
在產業升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新型的智慧園區,既是打造產業互聯網的基礎,也是幫助企業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有力推動者,因此,可以說,智慧園區是促進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最佳切入點。
紫光云以“平臺支撐+技術開放+共塑價值+共享市場”打造的智慧園區、產業互聯網全生態鏈就是技術創新下的新型智慧園區的最佳范本。
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下的新型智慧園區
和傳統智慧園區相比,新型智慧園區在信息共享、園區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園區安全的構建和保障方面有了飛速發展。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入認識紫光云智慧園區的“智慧”所在。
首先,從園區構建來看,紫光云智慧“U+園”的總體架構可以概括為“1321”,即一個園區云平臺,三個應用,兩個中心,一套體系。一個云平臺包括我們的云計算資源、大數據、物聯網平臺、融合視頻和AI平臺;三個應用即管理精細化、服務專業化、產業智能化;兩個中心即構建連接園區、企業、員工的園區服務中心和運營指揮中心;一套體系即一套標準、安全、運營、評價體系。這樣的架構,讓智慧園區可以實現集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下的產業生態聚合,通過數字化能力形成園區的數據資產,通過持續運營實現產業升級。
其次,從園區的服務管理來看,紫光云在園區的打造上實行“一園一策”的模式,通過園區內企業上云,智能化改造,實現企業數據的打通,構建符合不同園區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并結合園區服務平臺,以智慧園區和工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打通園區內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園區特色產業聚集。具體落實到精細化管理上,主要可以體現在精準招商、企業投產運行、園區運營、產業服務等四大方面。
最后,從園區的創新性合作方式來看,紫光云推出了“UNI+”創新中心,基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產業互聯網的雙創孵化服務平臺,依托于紫光云提供的云資源能力、入駐場地、創業資金、技術培訓、創業指導、市場渠道等系列扶持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賦能孵化平臺,為政府培育創新企業,注入產業互聯網新動能,為紫光云不斷輸送先進的技術、領先的解決方案、可靠的云生態。
智慧園區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自2002年重慶市啟動工業園區建設以來,已形成“1+4+7+36”園區體系,全市47個工業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值8成,成為工業發展“主戰場”。如今,已有江津工業園區、江北港城園區、璧山高新區等12個園區成為全市首批智慧園區試點區域。到2020年,重慶將完成全市48個市級及以上園區的智慧園首期建設。
紫光云打造的新型智慧園區對一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和智能化革新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一方面,智慧園區將帶動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飛躍發展,同時可以影響到城市的創新化、生態化發展。從“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務”的產業格局,讓智慧園區服務的企業,可以通過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管理手段、管理平臺融合實現創新和生態發展齊頭并進。
另一方面,智慧園區的發展也將與智慧城市發展進程進一步融合。智慧園區通過產業聚集,實現人才和知識聚集,生產力提升,供應鏈效率提升。未來可以以智慧園區建設為牽引,拉動智慧城市建設,并將智慧園區的管理職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去,實現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極具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
紫光云智慧園區將以智慧園區和工業互聯網為重要抓手,構建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聚合產業生態,賦能百城百業。圍繞園區企業服務和特色產業生態,基于“平臺+生態+運營”的理念,構建數字化能力并形成數據資產,打通產業上下游,實現產業聚集,創新孵化,賦能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從而助推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
因此,紫光云建設重慶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區域總部,作為紫光云在重慶市范圍內唯一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為重慶市、西南各省份乃至全國工業企業上云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服務,并將打造成為區域性數據中心。通過這一平臺,紫光云也將聚集產業生態之力,促進該區域的大數據智能產業發展,加速重慶乃至大西南數據經濟持續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智慧園區的建設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壯大區域經濟、進行城市經濟轉型的有效載體。以新型智慧園區為平臺,通過產業生態激活與導入,實現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管理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產業發展智能化,從而提升產業聚集能力、企業競爭力,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和可持續創新發展,既體現出了智慧園區之于重慶的數字經濟發展和建設智慧城市的價值,更是描繪出了一幅被創新科技所改變的數字中國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