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珍
受到習總書記接見
7月26日,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會后,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與會代表并合影留念。已是耄耋之年的朱再保就坐在總書記身旁。
朱再保曾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戰場上,他火線入黨。此役,朱再保所在部隊僅30多人幸存。
1966年,時任某團偵察股股長的朱再保被診斷為胃癌,被安置到岳陽軍分區干休所休養。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朱再保早已看淡生死,但他牢記火線入黨時的諾言:“戰友們用生命完成使命。如今我還活著,哪怕生命只有一個月,也不能枉過一天。”
1978年3月,一直與絕癥斗爭的朱再保走進干休所附近一所中學,義務打掃廁所,從此走上了一條堅持做社會公益事業之路。
1986年,洞庭湖區氣候反常,濕地生態破壞嚴重,部分物種消失,引起了朱再保的關注。從此,朱再保把公益事業的重點放在了環境保護上。
堅定的行動派
他不僅創新環境宣教形式,強化青少年乃至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還以開展活動來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和實踐能力,推動全社會開展環境自治,改善環境質量。
1985年4月,朱再保組織岳陽一中的學生分地理、動物、生態環境、水文氣象等7個小組,首次對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考察。學生們撰寫了70多篇考察報告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向洞庭湖周邊3市10縣的公眾發出了《保護鶴類倡議書》,從這年冬天起,朱再保發起了至今全國唯一的“冬季愛鳥護鶴日”,30余載無間斷。這種頗為創新的考察形式,接連獲湖南省和全國“創造杯”獎,也成為朱再保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
為保護東洞庭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他首創我國濕地保護宣傳,在環洞庭湖5縣組織50萬“濕地使者”開展了“護鳥、護魚、護水、護一切生物”及“不網捕、不毒殺、不買賣、不食用洞庭候鳥”的“濕地四護四不”行動,兩次發動“濕地使者”捐糧40噸,救助受災餓鳥等10多個系列,共100多個主題行動,實現了“平安濕地,人鳥和諧”。
從1999年開始,朱再保發動全市百萬青少年開展了“保護身邊母親湖”行動,在洞庭湖區幸福垸臨長江大堤一側植防浪林1400畝,20萬株,在百萬市民唯一飲用水源地植護水林3000畝,45萬株。兩處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3萬噸,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
他倡導知行合一,家校互動,通過每一位學生帶動各自家庭的方式,創建“綠色家庭”,倡導家庭節能減排;組建中小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勸導隊”,利用假期,深入農貿市場,向攤販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發動中心城區10萬青少年堅持拾廢品,至今累計回收廢品2萬多噸,創收350萬元用于希望工程……
市委書記接受了他的全部建議
2013年7月,湖南省環保廳廳長劉堯臣在給朱再保親筆信中表示,希望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參與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朱老立即響應,很快成為保護湘江的第一個“綠色衛士”。2014年6月至8月中旬,86歲高齡的朱老獨自一人,前往岳陽市百萬市民的“大水缸”——鐵山水庫,調查污染狀況。連續35天,他乘車加步行逾7000公里,實地拍攝了1400多幅照片,形成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遞交給省市兩級相關部門,岳陽市委書記在批示中接受了他的全部建議,并指示逐項整治。
多年來,朱再保組織了300多項生態環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實現了環境教育系列化、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常態化。
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我們很難想象,承擔如此眾多活動的岳陽市環保志愿者協會,除了學校的校長、輔導員是兼職會員外,專職人員竟只有朱老一人!他既是理事長,也身兼策劃、協調、指揮和秘書數職,一個人活成了一支環保隊伍!
30多年來,他騎車、乘公交四處奔波,騎報廢了10多輛自行車。
受到聯合國表彰
因在環保領域的突出貢獻,朱再保被譽為“洞庭湖濕地保護的先驅”和“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成為湖南省一張響亮的環保名片。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彰了這位中國環保志愿者。
朱再保的善舉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這些年,他榮獲的國際國內各級各類獎勵超過250項,獎牌、獎杯、獎章上百件。
今天,在洞庭湖畔的岳陽市王家河公園內,有一座身穿舊軍裝、胸前掛著20多枚勛章的老人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塑像的原型就是朱再保。? (綜合新華社訊、《中華環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