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江蘇鹽城建立丹頂鶴越冬地保護區以來,呂士成就扎根鹽城“鶴場”,并成為場長。半路學成的他與珍稀鳥類打了35年交道,出過不少相關書籍,還是江蘇省內鳥類案件的鑒定專家。不久前,他被評為鹽城市首屆“生態衛士”。
偶然與丹頂鶴結緣
今年59歲的呂士成出生在江蘇濱??h。上世紀80年代他參加工作,恰好當時鹽城的環境保護辦公室正在申請江蘇生態農業調查的項目,他被借調過去抄文件。又趕上籌備小組有兩個名額到南京林業大學進修,他就被分配跟著當時國內最權威的鳥類學家學習。
不久,呂士成又得到機會參加國家林業部的鳥類培訓班,并接下教學任務,學習編寫教學資料。
當時,中國最主要的丹頂鶴繁育基地在黑龍江的扎龍保護區。為了保護來到南方越冬的丹頂鶴,1984年,鹽城建立丹頂鶴保護區。
兩年后,呂士成將丹頂鶴保護者徐秀娟接到保護區,徐秀娟從扎龍保護區帶來2枚鶴蛋,他們要將其孵化并繁育。
? 保護區開建時,只有幾間廢棄房子。呂士成和同事找了一處房間,門窗玻璃壞了,風一吹“砰砰”響,樓梯口有很多老鼠和蛇,十分不利于小鶴的孵化生長。呂士成就和徐秀娟用鐮刀和小鏟子除掉周邊的草,又用蘆葦圍成籬笆,鏟一些黃沙,作為小丹頂鶴的活動場地。當時還沒有電和保溫箱,他們就做了一個人工土炕,燒草升溫,用“土辦法”保護丹頂鶴。
續寫“真實的故事”
1987年,徐秀娟因舍命尋鶴留下“一個真實的故事”。噩耗來臨,呂士成正在江蘇沿海進行鳥類調查。幾十年來,呂士成一直和徐秀娟的親人們保持著聯系,和徐家三代人一同奮斗在丹頂鶴保護的事業上。
一次,呂士成頂著38℃的高溫在沿海灘涂調研,地點恰好在某鹽場附近。悶熱的天氣,他隨身攜帶的淡水很快耗盡了,好不容易發現一戶人家,門口有一個露天水缸,卻發現該戶很久沒人居住,水缸里只有長時間積的雨水,上面浮了一層小蟲子?!拔揖桶衙頂傇谒?,把蟲子壓下去,接點滲出的水喝掉?!眳问砍烧f。
? 正是熬過了這些艱辛,呂士成先后攻破了丹頂鶴越冬地半散養繁殖研究、越冬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研究等諸多課題。
鹽城保護區所在的黃(渤)海濕地是丹頂鶴等400多種珍稀鳥類的棲息地。2019年7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鹽城申遺成功以來,呂士成參加了不少國際會議,與大眾分享濕地生態和鳥類保護的經驗。他還活躍在大中小學開設講座,并相繼出了幾本科普類書籍。接下來,他將為鹽城的中小學編制濕地科普教材,讓人人都成為丹頂鶴等珍禽的家園守護者。
(摘自《廣州日報》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