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何某向重慶市某汽車銷售公司購買豐田皇冠新車一輛,按約定支付了車款、車輛購置稅、保險費,提車后辦理車輛注冊登記手續過程中,車管所告知該車后備廂(或行李區)從車外無法觀察但打開后能直接觀察的合適位置缺乏標志車輛識別代號,無法辦理注冊登記。
經鑒定,該車行李廂蓋有過拆卸。何某認為拆卸行為發生的原因系車輛發生過事故,公司銷售時未將此事告知,構成欺詐,遂起訴至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撤銷雙方簽訂的《新車定購單》;公司返還購車款;公司賠償車輛購置稅、保險費、鑒定費并賠償三倍購車款。
公司辯稱,公司對包括涉案車輛在內的同一型號若干車輛進行新車檢測時,因車輛的行李廂蓋均存在縫隙較大需要調校,故公司將若干車輛的行李廂蓋拆卸并重新安裝,安裝過程中誤將其他車輛的行李廂蓋安裝至涉案車輛,屬于操作失誤,不存在欺詐的故意。
江北區法院認為,公司在涉案車輛交易時未告知車輛曾拆卸并更換行李廂蓋,且未能舉示充分證據證明“銷售人員交易時并不知曉涉案車輛曾拆卸并更換行李廂蓋的情況,系工作失誤,主觀上并非有意隱瞞”,綜合現有證據,法院認定公司存在欺詐,支持了消費者的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汽車銷售公司不服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依法經現場勘驗、調查取證,發現公司在檢測調試中存在過失,但對售出車輛存在瑕疵并不知情,沒有制造假象或者隱瞞真實情況的故意,并不構成消費欺詐,根據出現的新證據及查證的事實,判決汽車銷售公司為何某辦理退貨并返還購車款26萬余元,同時賠償車輛購置稅、保險費、鑒定費等費用3萬余元,共計29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