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是由英國人在19世紀初發明的取火工具。清末民初,它是皇宮貴族的專屬用品,在那時的老百姓眼中,使用和擁有火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計劃經濟時代,火柴還是憑票供應的緊俏商品,現在火柴大都被打火機取代了,部分成了收藏品。
?家住上海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的居民李涌金是個火柴收藏迷。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火柴,至今已經收藏了7000余件來自世界各國的奇異火柴,他的家儼然成為一個萬國火柴博覽會。而與他家一條蘇州河之隔的對岸,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里也展出了李涌金500多件藏品。
?在他的“火柴世界”里,有造型獨特的火柴盒,比如三角形、六角形、圓柱形、菱形,荷蘭的風車造型火柴、日本的魚網紋對襟衣服造型火柴、北愛爾蘭餐館專用的大廚造型火柴等;有各種獨特材質的火柴盒,銀、銅、錫、鉛、瓷、木、竹、骨質等;有功能奇異的火柴,比如高溫火柴、抗風火柴、藥用火柴、長梗火柴等,儼然一個萬國火柴博覽會。
? 上世紀70年代初,火柴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很常見。小小的火柴商標圖案如同郵票一樣精美,題材廣泛包羅萬象,引起了李涌金的收藏興趣。拿到火柴盒,用水沾濕,撕下完整的火花,晾干,如此反復。后來,他干脆直接聯系廠商,這樣可以獲得一些未曾使用過的火花。領導和同事們知道他喜歡收藏“火花”,到國外考察時,順帶捎回千姿百態的火柴。李涌金發現火柴盒造型各異、藝術氣息濃厚、設計感強,比火花更有意思,慢慢地他就將收藏重心轉移到火柴盒身上。
?2004年,擁有千名職工的上海火柴廠被夷為平地,基本宣告火柴退出百姓的生活,結束了它在中國短短百余年的歷史。而在李涌金的“火柴世界”里,收藏年代最早的恰好是泊鎮永華公司(泊頭火柴廠的前身)生產的距今約100年的老火柴。
?10多年前,一位河北的古玩商帶來了一大包老火柴。李涌金打開一看,是60盒泊鎮永華公司生產的老火柴。火柴盒已經隱隱泛黃,商標正面圖案是“一匹駿馬在碧波海面上踏浪飛躍,背馱金元寶,上有八卦圖形,圖案形狀極富精氣神”。商標背面是廠名,“中規中矩的‘永華’兩字”。
?這60盒火柴開價不菲,李涌金咬咬牙,用相當于當時一個多月工資的價錢將其拿下。后來,河北泊頭火柴公司倒閉。
?“該廠生產的火柴卻逆勢飄紅,一盒泊頭老火柴竟然漲到350元。”李涌金說。
?李涌金手上最珍貴的火柴藏品當屬大中華火柴公司制造的一整箱還未拆封的“美麗牌”火柴,內有12封,共120小盒。“80余年過去了,大中華火柴公司留下的老火柴已鳳毛麟角,更何況一整箱美麗牌火柴。”說起這箱火柴,李涌金激動不已。
(綜合解放網、《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