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過好暑假,也是歐洲家長們的共同心愿,不同年齡段又有不同的安排,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不上文化課補習班(也沒有文化課補習班可上),不主動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和歐洲國家的家長、學生們聊暑假,絕大多數話題都是圍繞出外旅行的經歷,在實踐中學習,利用假期行走天涯,快快樂樂過暑假,幾乎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理念。
參加各種夏令營是國外中小學生的另一種常見選擇。歐洲家庭比較崇尚各種野外探險和運動夏令營,比如足球、網球、體操、游泳、騎馬、攀巖等,也有一些家長送孩子學習藝術。暑假生活已成為美國大學招生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名牌大學的申請表里有一個專項,要求學生填寫高中期間每個暑假的活動情況。
在比利時、法國等西歐國家,到處都能看到一種種非盈利性質的“兒童之家”,一般接受5到12歲能獨立玩的孩子,沒有任何限制,周圍家長只要前來登記即可。
“兒童之家”的建立和運行體現了這樣一種理念:孩子是社會的孩子,對孩子的撫養教育不僅僅是單個家庭的責任,社會也需要伸出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