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昆明物價飛漲,西南聯大的教授們生活困難,因此,當時的教育部提出,要給西南聯大擔任行政職務的教授們發放一筆特別辦公費,以這種方法變相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按理說,這對窮教授們來講,是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然而,教育部的這一番好意卻被他們一致拒絕了。由25名教授聯名給教育部寫了一封信,函告他們拒領特別辦公費的原因,信中寫道:“查常務委員總攬校務,對內對外交際頻繁,接受公費亦屬當然。為同人等則有未便接受者:蓋同人等獻身教育,原以研究學術啟迪后進為天職,于教課之外肩負一部分行政責任,亦視為當然之義務,并不希冀任何權力……”這25名教授,擔任各院院長、系主任等行政職務,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卻不肯領取補貼,這樣的思想是多么高尚啊!西南聯大有這樣一群高水平的知識群體,怎能不創造出教育奇跡?
新中國成立以后,教授們的待遇相比于民國時期,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可貴的是,教授們對此毫無怨言,誠如任繼愈老先生所言:“生活待遇從教授來說,是逐年在下降,不是在提高。我記得馮至先生就說,每一次調整工資,等于我就減了一次。因為別人動,他不動,相對地就……減了一次。但是我們心氣很順,因為什么呢?國家站起來了,民族站起來了,我當學生就希望這個國家富強、國家強大,不受帝國主義欺負,真正做到這一點我們非常興高采烈,非常高興。”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