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 要:教師作為一名教育者,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但是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往往卻是束手無策。教師對其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新時期特別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教師對自己子女進行教育的時候如何進行身份角色的轉換,身為教師如何讓自己在教學工作之外,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抓好,這也是筆者在本篇文章之中要進行重點論述的問題。
關鍵詞:人民教師;教師子女;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05-02
在社會的發展之中,教師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社會培養了眾多的社會棟梁之材。但是教師在對待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有著教育盲區。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履行自己既是家長又是教師的職責。
1.教師在子女教育問題的表征
(1)教師重視子女的學業。教師的子女與其他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而言,對所學科目的掌握程度和涉及都比較廣泛。首先,教師在對待自己的子女的學習上,比較重視知識的廣度,在空暇的時間接受的教育門類比其他一般家庭的孩子要多,在根據實驗數據的調查基礎之上,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子女在節假日期間接受的輔導門類明顯的高于其他家庭。其次,教師在子女的教育上更加的注重素質的養成,培養子女自我素養的提升。最后,教師要求子女在學習上要掌握學習的深度,尤其是在補習文化課程上,理解學科的深度,以此來解決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實際問題。
(2)教師子女在人格上相對獨立。與其他類型的家庭相比較而言,教師作為家長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更為科學。這能夠讓教師的子女在成長階段可以根據自身的因素合理的發展成長。首先,教師子女在抗挫折性上能夠比其他學生強,教師子女能夠直面的面對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對教育認知能夠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從而提高子女的學習以及生活的質量。教師家長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與其他家庭比較而言在教育方式上更加的具有科學性,能夠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發展,積極的培養學生獨立發展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
(3)教師子女對教師的權威性認識偏弱。在學生的心目當中,教師的地位在師生的關系發展之中占有很大比例,對師生關系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子女由于受到家長職業的影響,導致其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以及教師在社會中的權威性認知不夠充分。教師子女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之中,通常都是憑借教師與自己家長之間的關系來定位教師,認為其是自己的長輩,沒有將教師與自己的關系社會化。其次,教師子女在與教師交往的過程之中,總會有一種心態希望與其他學生能夠進行區分,有虛榮心。最后,教師子女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心理總會有優越感,認為自己有優勢,在言談舉止當中會多少出現強勢的現象。
(4)教師子女與家長的關系呈多元化格局。教師由于在家庭和學校之間角色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對與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對自己的子女進行教育這是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點。根據調查數據的現實,教師子女對自己家長的認可度與影響比較小。深入的研究發現,教師工作的壓力與對子女的干涉教育是成正比的,工作壓力大對孩子的關注度就會比較的少,反之,關注的就比較多。
2.提升教師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策略與建議
(1)糾正教師子女的學校教育行為。通常情況之下,教師子女會因為家長是教師這個職業而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發展機會,這種情況對孩子的發展而言其實是不利的。所以,教師在學校的教育之中,一定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教育的過程之中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夠給自己或者是同事的子女任何優越的待遇,讓班級內的學生都是同等的待遇,培養教師子女要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機遇,證明自己的認知,養成教師子女良好的品德習慣。一旦教師子女在證明自己的道路上失敗,教師也要抱有一顆平常心,幫助同學總結失敗經驗,為下次積累經驗。另外,學校還應該要完善教師子女管理機制,在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制度當中,一定要對教師子女進行同樣的管理與控制,做到獎懲分明,保證教師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當中有規章制度可以遵循。
(2)及時的調整教師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作為家長的教育心態。由于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導致大部分的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做到十全十美,因此,大多數的教師都會將教師角色帶入到家庭中,展示給自己子女嚴師的形象,這樣往往就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不能接受家長的教育。因此,教師一定要及時的將教師職業與家庭角色進行區分開來,在家教育子女的時候一定要端正自己家長的身份,對自己的心態進行及時的調整,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首先,教師在家庭中應該做到盡可能的放下教師嚴師的形象,多為自己的子女展現出家長的親情,盡可能的少給孩子灌輸教條思想,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做到少批評多鼓勵。其次,教師還應該要尊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在家庭生活當中,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教師家長要努力的為子女構建和諧的家庭生活的氛圍,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家庭。最后,教師家長還應該要注重對子女的人生教育,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責任意識,根據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讓孩子主動的承當生活中的責任與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樹立教師子女的積極學習動機。學生取得成功的基本動力源泉就是學習的動機,這也是學生在樹立學習目標時候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師家長應該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但是在這個目標的設定中,教師子女通常情況之下都會容易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高估。因此,一定要幫助教師子女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除此之外,還應該要強化教師子女的學習意識,在成長階段學習意識對其的成長影響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在發展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一定要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主要從社會以及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進行強化,讓教師子女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是人生發展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是一種負擔。
(4)引導教師子女樹立良好的學習行為。引導教師子女樹立良好的學習行為,首先,要培養教師子女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教師家長在教育自己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子女的學習成長情況多加關注,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規范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以及生活中的缺點,依據孩子的實際發展,制定出適合孩子的發展模式,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還應該要對教師子女的學習方法進行優化,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掌握正確并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方法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還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教師在對教師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的發展情況,對他們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找到與自己相切合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該將教育自己子女的問題當成一個重大的課題來對待,作為一名教師,再教育自己子女的問題上一定要發揮自己職業的優勢,但是要記住過猶不及,否則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抵觸情緒,在對待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態度,多一些耐心,認真的培養起樹立正確的學習行為意識,從而激發孩子的正確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葛樹蘭.進城務工子女的學校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0):159-161
[2]張莉萍,周冰雪,劉琪.四川省教師子女家庭教育調查報告[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30(10):118-121
[3]夏心軍.教師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與反思[J].江蘇教育研究,2015(28):25-28
[4]李家成,王娟,陳忠賢,印婷婷,陳靜.可憐天下父母心—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家長教育理解、教育期待與教育參與的調查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15(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