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鳳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孩子嘗試各種材料和體驗制作過程,學習美術鑒賞方法,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從而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教師要將美術教學融入生活元素,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生活;創作氛圍;課堂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26-01
時代發展使得教育理念也有所變化,現代的小學美術教育更加注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育工作者應選擇將目光放到創造力的培養上,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但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們過于重視結果,忽視美術活動的過程,以統一的標準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個性化發展。小學美術的目的是讓孩子從生活中觀察,發現美,并享受美帶來的樂趣。教師也應當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孩子從美術活動中,掌握基本的美術表現手法,增強他們對美術科目的興趣。因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將小學美術教學更好地融入生活,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1.關注生活中的美,借助美術裝點生活
小學階段孩子的心智水平還不健全,各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對于美術等藝術范疇內的活動來說,感知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能。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往往不具備這項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周圍,幫助他們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只有通過觀察一點點地積累素材,才能在美術活動時有內容表達出來,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因此,教師可以將課程和一日生活結合起來,開展生活化的美術課程,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比如,低年級的美術課程中有一課《認識曲線和直線》,盡管曲線和直線的概念很簡單,但抽象概念孩子都難理解。教師可以帶學生們走出教室,布置美術課程任務,讓學生在校園里找出直線和曲線的事物,通過實際的體驗加深孩子對概念的理解。于是孩子們提出了很多例子,樹上的葉子、足球是曲線的,游樂器械的柱子、椅子是直線的,杯子有直線有曲線,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出現實世界中具有美感的事物,分析他們的特征,觀察事物的線條美。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課堂結束時布置動手的繪畫作業,用曲線和直線創作一幅作品,將即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形成學習—運用—反饋的良性循環。
2.關注學生的情緒,營造美術創作的氛圍
教師要打破以往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孩子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創作。新時代的小學美術課堂應當是自由輕松的氛圍,針對相同的美術主題,只有教師多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他們才能創作出不同地個性化的作品。并且由于科技的更新換代,教學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像學校里建設的專門美術空間、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等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對象,借助外部設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投入到美術活動中。
班上有位女生個性較內向,美術課上總是不發言也不集中于課程,每次動筆繪畫時總是猶猶豫豫的,經常看別人畫什么她也畫什么。我注意這個問題后,當要繪畫時,經常站在她旁邊引導她。一點點地溝通,幫助她理清自己的想法,鼓勵她下筆,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鼓勵她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現在的她,已經能在美術課程上舉手發言,也會偶爾有令人贊嘆的創意想法了。美術作品通常是對周圍生活環境或者自我內心情感的表達,通過美術作品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心,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德育的教學,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關注創新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創作動力
美術應當是一門帶給人享受和美感的科目,教師要拋棄枯燥的教學方式,尋找新的創新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活力,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美術思維體系,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比如,
劃分美術小組、組織親子繪畫、多人一起制作長卷畫,不同的形式都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這將成為他們想要好好完成任務的動力。
(1)劃分美術小組,體驗合作與競爭
有社會學家說過:“促使人進步的三大要素之一就是競爭。”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形式有很多好處,像有難度的任務可以大家一起完成,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可以獨自完成的任務,小組形式會刺激孩子產生比較和競爭的心理,他們可以通過鑒賞學習他人的作品,得到收獲,知道自己哪里是長處哪里有欠缺。
(2)家長參與活動,維系感情紐帶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家長參與的美術活動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益處。美術活動是需要孩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家長作為陪伴孩子最久的人,由于具備成人思維體系能夠在總結孩子想法的基礎上,一起完成美術作品。在此過程中,雙方能夠加深感情,學生也能提高美術技巧水平。
總而言之,為了發展孩子的個性,培養創新力,可以從三點入手。一是,教師將美術課程內容融入學生生活,利用身邊實例幫助孩子認知美術概念,并且通過反饋形成良性學習圈。二是,自由輕松的氛圍能夠使得學生積極創作,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產生努力表達自己的欲望。與此同時,美術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精神層面得到發展。三是,創新課堂形式。通過美術小組的形式,在溝通交流中優化自己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體驗團隊合作的同時也學會良性競爭。而家長參與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一起完成作品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交流變多,孩子能在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律攀攀.生活化教學,讓美術課堂“有滋有味”[J].學周刊,2019(09):150
[2]張凱越.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情趣化探析[J].教書育人,2019(07):60
[3]郭嫻.小學低年級美術趣味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