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光燎
摘 要:體育教育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為了貫徹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地認識到了學生們需要加強體質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健康優異的身體是保證其他各學科的學習基礎。綜合的考慮,中學體育的教學教育變得極為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時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27-01
中學體育的教育課堂可實現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學習健康保健的知識,成為有文化、有理想、積極進取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教育的人才的目標。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終生受益。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學生不僅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更需要一定的體育素養。身心健康的發育能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這對他們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體育教育的意義
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多是板正的,多是老師在課堂上授講,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在書本黑板或是電子教學屏幕上來回切換。長期的久坐對頸椎危害和視力的影響對正在成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都是不可忽略的問題。而體育教學教育多是在戶外進行的,戶外的視野開闊活動范圍較大,上課的過程也是一種放松的方式,更多的學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因為沒有拘謹的環境限制,學生可以在操場上盡情的奔跑,釋放情緒。這樣的課堂環境讓身體感受到自由輕松、學習壓力得到釋放、心里負荷得到減輕,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由此看來,體育的教育教學在育人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2.中學體育在教學育人中的作用
(1)身體素質的提高
在學生學習的眾多課程中,百分之九十的課程是在教室中進行學習,而教室的空間有限學生數量多,環境狹小,空氣不流通,如果碰上寒冷的冬天更是門窗緊閉,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很容易產生一人感冒傳染全班的現象。再者,拘謹的上課方式需要長時間坐著聽課,然而對于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久坐對頸椎的傷害更是巨大的。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就需要積極的鍛煉身體,而體育的教學多在室外視野開闊空間開放的地方,呼吸新鮮的空氣接觸陽光,能夠提高人體的微量元素吸收。體育鍛煉和良好的環境影響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每次上課前老師會帶領學生做幾組熱身的運動,活動腳踝和關節或是跑上八百米,之后老師會讓學生們解散去做自己擅長的愛好運動,籃球、乒乓球等,在運動中提高行動敏捷能力。同時提高心肺功能,促進大腦系統的發育,并且鍛煉耐力。對近視的學生來說,開闊的視野和綠色的植物能夠使得他們的眼睛得到休息改善視覺的疲勞,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緩解了學生的近視。
(2)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體育的教學有組織有紀律,對每個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有著一定的考驗。通過體育的教學,身體的協調發展、優美的運動形態會有很大的提高。例如,最考驗身體協調性能的廣播體操運動,這是每個學生都會接觸和學習到的一種運動。早晨或是課間,學校都會引導學生做一套廣播體操來進行鍛煉身體或放松身心。有些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差,做出來的動作僵硬不美觀,甚至會有手腳不能夠同步做出相應動作的情況。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是人們大腦發出指令調動著身體相互配合的一種考驗。每一節簡單的動作都在提高著學生的平衡感,加強自身協調性。協調、靈活的身體對提高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完成事情的效率有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廣播體操流傳至今的重要理由。這樣的體育教育改變了學生身體的不足,也讓學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3)團隊合作意識的提高
體育的教育也有著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作用。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的力量無窮。班級、組織中離不開團隊的合作,例如,在運動比賽中的接力運動,每個人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位接力選手都必須明白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自己的努力付出影響著團隊的結果,都抱著必贏的信心。假設一位接力選手出現失誤,如在傳遞接力棒的過程中接力棒不慎掉落或是在奔跑過程中摔倒,那他們將可能輸掉比賽。像這樣的集體項目考驗著每個人的團結協作能力,而體育教育則承擔著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競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如何去調整自身的行為去適應整個集體的需要,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班級出發為班級的集體利益去貢獻自己的力量。體育的教學教育綜合地提高了學生的道德品質,這也是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3.結論
體育的教育益處不局限于增強身體健康的作用,不同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身心影響的作用不同。體育是身體素質與學生體能的教育與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學生體能教學培養上,而是要將體育教育教學進行深化和升華,在教學中滲透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在積極運動中潛移默化地養成健康規律的運動習慣和感受體育精神,滿足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師在講授體育知識與親身運動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體育競技活動,讓處于青春期浮躁的情緒得到發泄。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做到勞逸結合,提高綜合素質,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張守亮.高中體育教學實施立德樹人六大途徑[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4):38-39
[2]李一凡.提高高中體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明日風尚,2018(07):2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