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愷清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小組學習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但為了要迎合新課標的要求,許多老師進行的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實際上,小組學習的普及存在一定的難度,小組學習是一把雙刃刀,還存在著對立面——教、學、評價的分離。
關鍵詞:小組學習;對立問題;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022-01
通過推薦,我閱讀了《合作學習的99個小貼士》。書中細致地介紹了合作學習階段教師工作的細節和技巧,為教師搭建了合作學習的工作框架,呈現了合作學習的操作流程。書中介紹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當代新課標追求的方向,而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很多教育工作者看過之后,想必也會有“原來還可以這樣!”的感慨。但是在我看來,小組學習還存在著三個對立面——教、學、評價的分離。
1.教的分離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種方法,個人認為這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趨勢之一。但是,我只是認為是趨勢之一,并沒有代表它就是未來學習的主流途徑。在當今的中國,我不敢斷言或者判斷這種學習方式不行或者對它持否定態度。但是在中考高考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實施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肯定是非常大的。
很多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很少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最多是讓左右同學互相討論題目。但是在觀摩課上,有哪個教師不會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或同伴合作學習的方式呢?為什么平日的教學與公開課的教學方式相差甚遠?大部分教師這樣做都是為了迎合新課標的要求,不讓老師們在評課時說授課老師沒有使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符合新課標的理念。這樣臨時抱佛腳的小組合作也只能說是一場為了取悅新課標及聽課教師的秀罷了。
個人認為小組學習還是需要一定的基礎和一定的環境的,并不是每個地區和每個學校和每個孩子都適合小組學習的。談絕對公平和持“每個孩子都可以公平地享受這種創新方式的學習方法”是不可能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或者一些財政寬松的名校,這些學校大部分都可以進行小組學習的嘗試甚至已經改變了原有的課堂模式而采取這種新型的方式授課,但是中國內地發展較落后的地方,能夠用這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嗎?其實很大部分是不能的,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而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勢必影響到該地區學校學生的整體水平。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下會有一種怎么樣的后果?——連正常的課上起來尚且困難,談何小組合作呢?在這種復雜的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學校是做著這方面的努力,但是真正實施時遇到的問題也確實客觀存在。
2.學的分離
當教已經分離了,其實學生的學就已經是分離的了。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時,也會遇到一些難以操作的問題,使合作學習陷入誤區。
(1)形式上似合作而非真正的合作
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安排各小組合作,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小組內沒有進行實質的交流討論,而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正真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這么簡單,還有更深層的合作問題,如:合作時機的選擇,合作時間的控制,合作意識的培養,合作技能的訓練等等。
(2)成績好的學生是小組活動的權威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表現的機會,但很容易走向極端。很多時候,討論過程及結果都以成績好的學生為主導,成績中等或較差的學生產生依賴,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小組活動的權威。
(3)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雖然原則上“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的,但是因為部分小學生尚未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習慣,不善于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所以經常會有這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沒有認真地參與到集體討論中,而是游離于團體之外,只等最后聽取結論。長期如此,學生容易形成思維的依賴性,也不利于獨立學習習慣的養成。
3.評價的分離
傳統的評價體系是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標準化考試,分數也就成為了大多數人眼中的“金標準”,考試的功能也被簡化為選拔“人才”。
在這樣的評價系統下,所有的改革都變得毫無意義。無論是引進技術,還是引進模式,最終會發現提高考試成績最好的辦法就是猜對考試重點和進行強化練習。因此很多老師發現,訓練學生的做題思維,并貫徹到平時的課堂下的練習,才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
如此一來,小組學習便與教學評價分離開了。
4.總結
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種學習方法讓課堂上教學關系由傳統的師生單一關系轉變為師生、生生共同交流。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局限性,不盲目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合作學習只流于形式。小組合作的運用還要看實際情況,不能一刀切。畢竟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和每個老師,都是有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讓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所獲,不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了嗎?
參考文獻
[1]埃爾克·德賴爾(Elke Dreyer),卡特琳·哈德爾(Katrin Harder).合作學習的99個小貼士[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8.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