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才 蘇泉
摘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生工作,筆者認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尊重國家法律體系,實行“依法”管理學生,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同時,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的開展必須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把核心還給教學與課堂;此外,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減輕對學生干部隊伍的依賴與減少形式主義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依法治校
在教育部新的規定下,新入職的大學專職教師都要從事一年的學生輔導工作,經過一年兼職輔導員工作,略有所得,本文所論述之事由不針對任何個人與單位,純屬筆者漫談。
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培養地之一。所以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與否關乎國家未來,不得否認其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事無巨細之分,有事就是大事,常常讓人焦頭爛額,徹夜不眠,但竊以為其實許多工作應該是多余之事,或者說是越俎代庖之事,不應該由學生工作負責老師承擔;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權責往往不明,事前有利者相互爭奪,意外事件事后又爭相推諉,缺乏基本的擔當態度與解決事由的底氣。
1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尊重國家法律體系
黨中央與國務院及最高人民法院等黨與行政司法立法機關一再強調必須“依法治國”,而根據中國教育體制的年齡限制,進入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都已經年滿18周歲,基本都已經年滿16周歲;《刑法》規定16周歲以上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完全刑事責任; 《民法》規定:18歲的公民有完全行為能力,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只要不違法不違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倒過來講一旦年滿18周歲的學生違反國紀國法的事情必須接受法律法紀的制裁,不能由學校私下處理,以之可減輕學生工作教師工作負擔,加大對學生遵紀守規意識的培養,對學生言行舉止均必須以法律規定為基本界限,制定學生守則時不能違反法律規定,而學生一旦有任何違法行為舉動時也必須及時交由司法機關及時處理,切勿可循一己私利私下處理。否則學校將成為一個封閉的“社會”,從而將滋生暴力、欺詐、凌弱等有悖于法律精神的一系列行為。
鑒于“依法治校”需要及時將學生各類違法行為及時交由司法機關處理,這就有必要要求學校行政管理部門及教育管理部門及時清除各類與這一精神相違背的各種規定及獎懲條例。當學生違紀違規違法情況與學生工作教師績效、職稱晉升等利益相關掛鉤時,必定導致學生工作教師經常從事越俎代庖之事,進而滋生學生“違紀違規違法”瞞報、不報、虛報事宜,客觀上有助長學校暴力、欺詐、凌弱等事態發生的趨勢或嫌疑。
2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尊重教書育人的規律
前文有提到,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一個重要平臺,關乎國運與未來,所以高職院校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這也不應該被漠視。韓愈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在當代背景下,課堂教學是學校所有工作開展核心,因而學生工作的開展也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主,不能以耽擱學生學習時間,否則寧舍勿為。
尊重教學規律是以教書育人為基本目的,不應該把教學當做副業或者其他情況而隨意敷衍。學校其他一切活動的開展都應該是以維護學生正常學習與教師正常授課為前提而開展的,不應該以學生工作或其他各種借口為由隨意給學生開具請假、停課等申請,否則將有擾亂正常教學秩序之嫌疑。因而,減少不必要的各類學生活動,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尊重教書育人的基本規律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的又一個重點內容。
3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減輕對學生干部隊伍的依賴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戰線由于需要負責各種事無巨細的事宜,導致正常情況下教師無法有效及時完成,于是乎重要的方法就是把這一工作轉給學生幫助完成,讓學生適當接觸與協助完成部分工作,也是培養學生管理能力的一種方式,并無不可,但過多的工作轉交給學生的時候,必然造成學生不滿,如是,此時大部分學校解決辦法就是大規模設置各類學生部門與招用大量的學生干事,分屬不同老師主管,基本都是以協助老師工作開展為主,如此形成“人浮于事”,“冗雜不堪”的局面,而且往往有一部分學生仗著與老師交往密切的這層關系,常常以各種理由請假翹課,加大學校與教學課堂管理難度。
有鑒于此,減少各類學生干部數量,降低各類可有可無活動的開展,增加學生學習時間,也進一步減少學生工作的開展時對學生干部隊伍的依賴,尤為有必要。
4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減少形式主義工作的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應該進一步減少形式主義事宜活動。形式主義害死人不假,在高職院校更多的時候是體現“瞎折騰”,所有與教學關系不緊密的工作開展時都應該謹慎而為,不要把學校變成一個戲院,學生來學校更多的是學習為主,應該要明確這一目標,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都應該明確這一目標,不應學生入學分數低、能力差就淡化這一目標,不能單單迎合學生興趣愛好而輕視這一目標,否則何以謂之“教書育人”、何以“教化世人”、何以“學習強國”。作為管理者應該有擔當精神,與教學無關的事情要少做,不能因為上級管理者偏好而迎合,否則怎么教學生挺直腰桿做人,如果盡做形式主義之事,如何教會學生踏踏實實做事,若是學校不行踏實之風,學生就不可能踐行“工匠精神”。
因而,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作應該回歸以服務教學工作為主的實質,切勿越俎代庖、亦不應大搞形式主義,切實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大多數學生的切身利益、減輕從業教師工作任務為目標,以期協助專職教師一道培養心有信仰、身懷正氣、手施絕技的高素質人才,投身于新時代建設。
參考文獻:
1.薛彥華、史蕓:《試析現代大學理念》,《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4年第5期.
2.馮增俊. 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探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6,(4):18-24.